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三藏法師玄奘 譯

地藏十輪經卷十

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復次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復有般若大甲冑輪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云何般若大甲冑輪 善男子 菩薩般若有二種相
一者 世間
二者 出世間
此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還有般若大甲胄輪。衛護莊嚴大甲冑,迴轉法輪行度間,摧碾煩惱惑業苦,普為群生作福田。成就此輪的菩薩摩訶薩,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福德成就勝越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一切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什麼是般若大甲胄輪?善男子!菩薩般若有二種相,
一是世間般若,
二是出世間般若。

云何菩薩世間般若 謂諸菩薩唯依讀誦 書寫 聽聞 為他演說三乘正法 欲求除滅一切眾生無明黑暗 欲求發起一切眾生大慧光明 謂於如來所說種種與聲聞乘相應正法 精勤讀誦 聽聞 書寫 為他演說 勸正修行 或於如來所說種種與獨覺乘相應正法 精勤讀誦 聽聞 書寫 為他演說 勸正修行 或於如來所說種種與無上乘相應正法 精勤讀誦 聽聞 書寫 為他演說 勸正修行 不求賢聖無漏道支 不求聖道 不求聖道所攝解脫 不行寂靜真實般若 常行有見 有相般若 如是般若有取有著 是名菩薩世間般若 如是般若 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此不名為大甲冑輪 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 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
什麼是菩薩世間般若?就是說菩薩只靠著讀誦、書寫、聽受,為他人演說講解三乘正法經典文義。想要藉此除滅一切眾生無明黑暗,想要藉此發起一切眾生破除黑闇的大光明智慧。就是對於如來所說的各種與聲聞乘相應正法的經典法義,精勤讀誦、聽受、書寫、為他人演說講解,勸導眾生如法修行。或是對於如來所說的各種與獨覺乘相應正法的經典法義,精勤讀誦、聽受、書寫、為他人演說講解,勸導眾生如法修行。或是對於如來所說的各種與無上大乘相應正法的經典法義,精勤讀誦、聽受、書寫、為他人演說講解,勸導眾生如法修行。不希求賢聖無漏道法、不希求出世正道、不希求出世正道所含攝的種種解脫法門,不任持無相寂靜,無所照之境、亦無能照之心的真實般若,而慣行有所觀照緣取,有所思維分別的世俗智。這種般若有所取受、有所執著,稱為菩薩世間般若。這種般若與聲聞獨覺二乘等行者所修相同,不能稱作大甲冑輪,也不能藉由這種世間般若的修持而稱為菩薩摩訶薩,及稱為一切聲聞獨覺乘的真實福田。
云何菩薩出世般若 謂諸菩薩精勤修習菩提道時 隨力讀誦 聽聞 書寫 為他演說三乘正法 而於其中 依無所得方便而住 無所行動 無所思惟 無有根本 以如虛空心 普寂滅心 無增減慧 無取著心 無生滅心 無退轉心 法平等心 真如心 實際心 法界心 無我心 無分別心 寂滅安忍離分別心 善巧安住無成壞地 善巧安住無住無著勝妙慧地 如是般若無取 無著 是名菩薩出世般若大甲冑輪 善男子 若菩薩摩訶薩成此般若大甲冑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訶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什麼是菩薩出世間般若?就是指菩薩精勤修習菩提道時,隨自己能力所及,來讀誦、聽受、書寫、為他人演說講解三乘正法。以這讀、聽、寫、說,作為導引眾生趨入正修正定的因緣方便法,心念不住於相,沒有造作相,沒有思維相,沒有任何本源繫縛。以離一切染妄猶如虛空心、以一切有漏畢竟滅盡心、以觀法平等無增減慧、以無所取執離貪著心、以諸法無為無生無滅心、以勇猛進修無所退屈心、以諸法平等無所差別心、以真實離妄法性如常真如心、以真實離妄心、以法界無限本來一體心,以無人我見、無法我見究竟真理心、以諸相平等無所分別心、以深入寂滅捨離分別心,善巧安住如虛空般無成無壞不動境界,善巧安住無住無著無相覺慧境界。這種無取受、無執著的般若智慧,就是菩薩出世般若大甲胄輪。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了這般若大甲冑輪,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可稱作為菩薩摩訶薩。福德成就勝過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持。
復次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復有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 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此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還有善巧方便大甲胄輪。成就此輪的菩薩摩訶薩,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福德成就勝越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一切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
云何名為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善男子 菩薩善巧方便有二種相
一者 世間
二者 出世間
云何名為菩薩世間善巧方便 謂諸菩薩或為自利 或為他利 或為俱利 常懷彼此 示現種種工巧伎術 為自及他得成熟故 承事供養諸佛世尊 或諸菩薩 或諸獨覺 或諸聲聞 或母或父 或諸病者 或諸羸劣無依怙者 若見厄難臨被害者 種種勤苦方便救濟 以四攝事成熟有情
什麼是善巧方便大甲胄輪?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有兩種相,
一是世間善巧方便,
二是出世間善巧方便。
什麼是菩薩世間善巧方便?就是指諸菩薩或為自身利益、或為利益他人,或為了自他兩利,時常掛懷我他彼此,展現種種工巧技藝學識。為了成熟自他,侍奉供養諸佛世尊、或諸菩薩、諸獨覺、諸聲聞、或父母、或濟助各種患病、衰弱、無依無靠之人。如果見到遭逢苦難、面臨危害的人,會用種種方法勤苦救濟,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成熟眾生 。
是諸菩薩自住大乘 於諸聲聞及獨覺乘非大乘器 若諸聲聞及獨覺乘根未熟者 為說微妙甚深法教令其修學 或勸勤修諸聖靜慮 或為開示最勝義諦 勸令修行 超四顛倒 覺悟四種無墮法性 或令趣入四無礙解 或復乃至勸令安住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有餘 無餘道及道果 趣入巧智 令其成熟
這些菩薩們自己依止大乘修行,對於未具大乘根器的聲聞及獨覺乘眾,或是聲聞及獨覺二乘根器尚未成熟的人,就對他們宣說深奧微妙大乘法理讓他們修學。或是勸導眾生勤修各種正定;或為眾生開示第一義諦,勸導他們修行超越四顛倒法,修學解悟四依不退墮法。或者讓眾生修學法,義,辭,辯四無礙。乃至勸導眾生依止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安住修學有餘或無餘道法及修證道果。以各種巧智善法來成熟眾生。
若諸有情貪求名稱 利養 富貴 諸根躁擾 善根未熟 勸令讀誦諸阿笈摩及毘奈耶 阿毘達磨 或勸讀誦除佛所說順解脫論 令其成熟 若諸有情不樂布施 勸令惠捨種種珍財 令其成熟 若諸有情暴惡不仁 勸令修學四種梵住 若諸有情心多忿恚 勸令修忍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 勸修精進 若諸有情心多散亂 勸修靜慮 若諸有情具足惡慧 為說正法 謂以記說 教誡方便 令其成熟 若諸有情不敬三寶 具無依行 勸受三歸令敬三寶 或勸受學近事律儀 或勸受學近住律儀 令其成熟 或勸修習種種工巧伎術業處 令其成熟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種種世間巧方便智
如果眾生們貪求名聞、利養、富貴,六根躁動不安,涅槃善根尚未成熟,就勸導他們讀頌阿含經和修持律藏、學習論藏等三藏。或勸導他們誦習順應佛法的世間各種解脫論典,來使他們成熟善根。如果眾生們不喜好布施,就勸導他們施捨種種金銀財寶利益他人,使他們成熟善根。如果眾生們性情暴惡無慈憫心,就勸導他們修學慈、悲、喜、捨四梵住。如果眾生們心念常常怨恨憤怒,就勸導他們修學安忍。如果眾生們心念多懶惰散漫,就勸導他們修學精進。如果眾生們心念常散雜紛亂,就勸導他們修學禪定。如果眾生們具有不正智見,缺乏真智正慧。則為他們宣說正法,就是以記說示導、教誡示導等方法,使他們成熟善根。如果眾生們不敬重三寶,行無依行惡法,則勸導他們皈依三寶,恭敬三寶。或勸導他們受學五戒等近事律儀;或勸導他們受學八關齋戒等近住律儀,使他們成熟善根。或是勸導眾生修習世間種種工巧、技術、事業,使他們成熟善根。有這麼多種菩薩摩訶薩的世間善巧方便智法。
過殑伽沙菩薩摩訶薩 以是一切書論 工巧伎術業處 加行精進巧方便智 摧伏一切外道異學 如是名為菩薩世間善巧方便 此巧方便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亦作一切佛法依因 亦是善巧諸行依處 亦是善巧任運無思滅退墮法
有超過恒河沙數的菩薩摩訶薩,用這一切書典經論、工巧技術、事業修學,精益求精的善巧方便智法,來摧伏一切外道異學。這就是菩薩的世間善巧方便,這種善巧方便與聲聞獨覺二乘等眾所修相同,也可作為眾生修學一切佛法的起始依止,也是各種善巧有為行法的遵循方式,也是各種善巧方法自在運用,滅除眾生種種迷困,修行不會退轉的善法。
又善男子 若諸菩薩不依明師 不依善友 修行世間善巧方便 是諸菩薩愚於世間善巧方便 向諸惡趣 不能隨順安住出世巧方便智 亦非一切真實福田 不能善巧知諸有情根行差別 以於善巧方便愚故 為諸聲聞 及獨覺乘 非大乘器及於大乘根未熟者 宣說大乘 令其修學 又為大乘法器有情 宣說聲聞 獨覺乘法 令修聲聞 獨覺乘行 為獨覺乘法器有情說聲聞乘 令其修習聲聞乘行 為聲聞乘法器有情 說生死法 令其愛著 不為宣說厭生死法
此外,善男子!如果諸菩薩不依止明師,不依止善知識教導,修行世間善巧方便法,則菩薩們會因為自己的解悟及能力不足,迷執似是而非的世間善巧方便,誤導自己及眾生惡行,而趨向三惡道淪墮。這樣的菩薩,則不能隨順正法而安住在出世間善巧方便智,也不是一切眾生真實福田。因為迷惑愚執了世間法的善巧方便,不能善知諸眾生根性、果報行業的不同,以致為聲聞及獨覺二乘眾等,還不能任持大乘諸法,及大乘根機還未成熟的人,宣說大乘法來讓他們修學。或是為大乘的法器眾生宣說聲聞、獨覺乘法,讓他們修行聲聞、獨覺乘法。或為獨覺乘法器眾生宣說聲聞乘法,使他們修行聲聞乘法。或為聲聞乘法器眾生宣說生死輪迴法,使他們心生愛執來世果報,而不為他們宣說厭離生死求涅槃法。
又於善巧方便愚故 若諸有情樂行殺生 廣說乃至執著邪見 為彼宣說甚深大乘 不為宣說生死流轉 死此生彼 眾苦果報 令其厭怖 離諸惡法 又於善巧方便愚故 乃至若諸有情 樂修淨戒 令修布施 若諸有情 樂修安忍 勸捨安忍 令修淨戒 若諸有情 樂修精進 勸捨精進 令修安忍 若諸有情 樂修靜慮 勸捨靜慮 令修精進 若諸有情 樂修般若 勸捨般若 令修靜慮 如是菩薩愚於世間善巧方便 不能真實利樂有情 與諸有情為惡知識 此巧方便依有所得 有所執著 如是名為菩薩世間善巧方便 如是世間善巧方便 共諸聲聞 獨覺乘等 此不名為大甲冑輪 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 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
又因愚執世間善巧方便法緣故,遇有好行殺生,乃至執著邪見等十不善道的眾生,為他們宣說深奧的大乘法,而不說生死輪迴此死彼生種種惡道苦報,使他們心生畏怖厭惡,而能遠離種種不善惡業。又因愚執世間善巧方便法緣故,乃至對樂修淨戒的眾生,讓他們修習布施。對樂修安忍的眾生們,勸使他們捨離安忍,而修淨戒。對樂修精進的眾生們,勸使他們捨離精進,而修安忍。對樂修禪定的眾生們,勸使他們捨離禪定,而修精進。對樂修般若的眾生們,勸使他們捨離般若,而修禪定。這種愚執世間善巧方便法的菩薩,不能真正利樂眾生,反成了眾生們的惡知識。這種善巧方便,有種種取捨分別,有種種執著,因而稱為菩薩的世間善巧方便。這種世間善巧方便,與聲聞獨覺二乘眾等所修相同,不能稱為善巧方便大甲冑輪。也不能藉由受持這種世間善巧方便而稱為菩薩摩訶薩,也不能稱為一切聲聞獨覺的真實福田。
云何名為菩薩出世善巧方便 謂諸菩薩但為利他 不為自利 示現種種工巧伎術 為成熟他 承事供養諸佛世尊 或諸菩薩 或諸獨覺 或諸聲聞 或母或父 或諸病者 或諸羸劣無依怙者 若見厄難臨被害者 種種勤苦方便救濟 以四攝事成熟有情 隨其意樂隨其根器 為諸有情宣說正法 又能漸次勸諸聲聞修獨覺乘 勸諸獨覺修習大乘 若於聲聞及獨覺乘根未熟者 為說厭離生死苦法 令其修學厭離生死 欣求涅槃
什麼是菩薩出世間善巧方便呢?就是說菩薩們只為了利益他人,不求自身利益,教示種種工巧技藝。為了成熟其他眾生,侍奉供養諸佛世尊、諸菩薩、諸獨覺、諸聲聞、或父母,或濟助有病疾、衰弱、無依無靠的人。如果見到遭逢苦難,面臨危害的人,會用種種方法勤苦救濟,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成熟眾生,隨應眾生意樂及根機,而為他們宣說正法。又能漸次巧勸導聲聞乘人,修學獨覺乘法;漸次勸導獨覺乘人,修習大乘法。如果遇見聲聞及獨覺乘根機都未成熟的人,則為他們宣說厭離生死苦惱法門,讓他們修學厭離生死,樂求涅槃。
若諸有情樂行殺生 廣說乃至樂著邪見 隨其根性 或為宣說 生死流轉 死此生彼眾苦果報 令其厭怖離諸惡法 或為宣說與聲聞乘相應正法 或為宣說與獨覺乘相應正法 或為宣說無上乘中淺近之法 令漸修學 若諸有情已樂布施 為說勝上受持淨戒 令其修學 廣說乃至若諸有情已樂靜慮 為說勝上無漏聖道所攝般若 令其修學 此巧方便 依無所得 無所執著 如是名為菩薩出世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如果是好行殺生,乃至樂持邪見等不善業道的眾生,則隨應他們根機心性,或為他們宣說生死輪迴,此死彼生種種苦果惡報,使他們心生畏怖厭離種種惡業。或為他們宣說聲聞乘相應正法;或為他們宣說獨覺乘相應正法;或是為他們宣說無上大乘法中較淺顯的義理,使他們漸入大乘修行。如果眾生們已樂行布施,則可為他們宣說更殊勝的受持淨戒法,讓他們修學;乃至已樂修禪定眾生,則可宣說更殊勝含攝般若法門的無漏正道,讓他們修學。這種善巧方便,不依止種種取捨分別,沒有任何執著,因此稱為菩薩出世間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善男子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訶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 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欲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所修慧有二 世間出世間
取著名世間 無取著出世
修善巧方便 依二種差別
有所得世間 無所得出世
若唯說一乘 是名惡說法
不能自成熟 亦不能度他
一向惡眾生 為說三乘教
是則為愚癡 不名摩訶薩
有堪趣三乘 欣求聞正法
為說樂生死 非為智者相
專意諦思惟 隨根欲教化
此善巧方便 智者所稱譽
眾生雖有惡 而堪入三乘
隨根器教導 令解脫眾惡
善男子!如果菩薩摩訶薩成就了這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可稱作為菩薩摩訶薩。福德成就勝過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持。這時世尊再次昭顯這義理而說偈頌:
智慧修行有世間與出世間兩種,有所執取是世間智,無取執無著相才是出世間般若。
菩薩所修善巧方便法,依有執與無執有兩種差別,有執取有分別是世間善巧,無執著無分別是出世間善巧。
不知眾生根性一味傳教大乘法,是錯誤的惡說法,不能成熟自我,也不能廣度眾生。
面對一向惡見惡行的眾生,不說因果輪迴讓他心生畏懼遠離惡行,就直接教說三乘正法,是愚痴無智的行為,不是菩薩摩訶薩應當所行。
如果眾生善根已經成熟能修行三乘,想要聽聞三乘正法,卻為他宣說生死輪迴、來生福報等等,這不是有智慧的人應當所行。
要專心仔細觀察、仔細思維,隨應眾生根性及心所意樂之法來施教,這種善巧方便法,才是有智慧的人所當稱揚讚嘆。
眾生或許有惡知見惡習氣,但具足三乘聞法根機,應當要隨應他的根機來開化教導,讓他能解脫種種惡行惡業。

復次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復有大慈大甲冑輪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 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此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還有大慈大甲胄輪。成就此輪的菩薩摩訶薩,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福德成就勝越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一切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
云何大慈大甲冑輪 善男子 慈有二種 謂法緣慈 有情緣慈 法緣慈者 名為大慈 名大甲冑 有情緣慈 不名大慈 非大甲冑 所以者何 有情緣慈 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聲聞獨覺為自利樂 不為有情 精勤修習有情緣慈 聲聞獨覺為自寂靜 為自涅槃 為滅自惑 為滅自結 不為有情精勤修習有情緣慈 是故 此慈不名大慈 非大甲冑
什麼是大慈大甲胄輪?善男子!慈有二種,就是法緣慈及有情緣慈。法緣慈是真大慈,是大甲胄輪。有情緣慈不是真大慈,不是大甲胄輪。為何如此呢?有情緣慈,是與聲聞獨覺二乘眾等所修相同。聲聞獨覺為了自身利益安樂,不為眾生的利益安樂,而精勤修習有情緣慈。聲聞獨覺為了自身能得寂靜,為了自身能得涅槃、為了滅除自身顛倒迷惑、為了滅除自身煩惱繫縛,而不是專為有情眾生而精勤修習的有情緣慈。因此,這個有情緣慈不稱為大慈,不是大甲胄輪。
其法緣慈 不共聲聞獨覺乘等 唯諸菩薩摩訶薩眾所能修行 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 精勤修習此法緣慈 菩薩摩訶薩普為一切有情寂靜 及得涅槃 滅煩惱結 精勤修習此法緣慈 是故 此慈名為大慈 是大甲冑
菩薩摩訶薩的法緣慈,不同於聲聞獨覺二乘眾等所修,只有菩薩摩訶薩才能專門修持。菩薩摩訶薩為了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精勤修習這法緣慈。菩薩摩訶薩為了一切眾生能得寂靜及得證涅槃,除滅煩惱結縛,精勤修習這法緣慈。因此,這法緣慈才稱為大慈,是大甲胄輪。
又諸菩薩修法緣慈 不依諸蘊 不依諸處 不依諸界 不依念住 乃至不依道支 不依欲界 不依色界 不依無色界 不依此世 不依他世 不依此岸 不依彼岸 不依得 不依不得 如是菩薩修法緣慈 超諸聲聞獨覺乘地 是名菩薩法緣大慈大甲冑輪 善男子 若菩薩摩訶薩成此大慈大甲冑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訶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 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 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而且諸菩薩修行法緣慈時,不依著諸蘊處界的種種根境識的作用執受。不依執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功德而修持。不依執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境界成就而修持。不依執今世、不依執過去、未來世諸因緣而修持。不依執此岸、彼岸解脫與否而修持。不依執功德成就,或不成就而修持。菩薩這種修持的法緣慈,超越了聲聞獨覺二乘所修境界,稱為菩薩法緣大慈大甲胄輪。善男子!如果菩薩摩訶薩成就了這大慈大甲冑輪,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可稱作為菩薩摩訶薩。福德成就勝過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持。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聲聞及獨覺 修有情緣慈
心帶十三過 唯求自利樂
菩薩大名稱 普為諸有情
修不共大慈 心離十三過
心除十三垢 為趣大菩提
修法緣大慈 成福田非遠
安住十三力 出過諸有情
猶如師子王 超勝諸禽獸
降伏十三怨 離斷常邊執
心無有染濁 速證大菩提
這時,世尊再次昭顯這義理而說偈頌:
聲聞獨覺二乘眾,修行有情緣慈小慈悲,心懷自利種種過失,不為眾生只求自我利樂。
具有廣大名稱的菩薩摩訶薩,完全為了利樂一切眾生,所修法緣大慈不同於二乘所修,心離種種自求利樂的過失。
心念除滅了自求利樂的垢染過失,為求無上菩提大正覺,修行法緣大慈悲,快速成就為眾生大福田。
菩薩安住十三力,威德勝越一切眾生,猶如獅子百獸王,威勢勝越一切飛禽走獸。降伏種種怨結煩惱,遠離斷常兩端的偏執妄見,心性清淨沒有染濁,能夠快速證悟菩提正覺。

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復有大悲大甲冑輪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 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所以者何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但為己身得利樂故而修行悲 不欲普為一切有情得利樂故修行大悲 菩薩摩訶薩不為己身得利樂故而修行悲 但欲普為一切有情得利樂故修行大悲 是故 菩薩成就大悲大甲冑輪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此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還有大悲大甲胄輪。成就此輪的菩薩摩訶薩,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福德成就勝越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一切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為何如此呢?一切聲聞獨覺乘眾,只為自求利益安樂而修悲行,不是普遍為了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而修悲行。菩薩摩訶薩不為自求利益安樂而修悲行,只為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而修行大悲。因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悲大甲胄輪,福德境界超越一切聲聞獨覺乘,能成就為一切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
是菩薩摩訶薩普為饒益諸有情故 行四攝事而成熟之 謂由大悲 普為利樂諸有情故 行布施攝 能捨一切珍寶財物 禽獸僕使 國城妻子 乃至身命無所悋惜 行無所得為方便故 不見一切所化有情 不見施者 不見受者 不見施物 不見施行 不見施行所得果報 乃至不見無所得行 如是大悲普為利樂諸有情故 行愛語攝 行利行攝 行同事攝 隨其所應如上廣說 乃至不見無所得行
大悲行的菩薩摩訶薩為了普遍利益眾生,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成熟眾生。就是菩薩以拔苦大悲心來利益安樂諸眾生,行財、法布施來攝受引領眾生,能施捨一切的珍寶財物、禽獸僕使、國家都城、妻子兒女、乃至施捨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以無所執著、無所分別的心念來行布施,不執著一切所攝化的眾生,不執著所施之人,不執著受施之人,不執著所施之物,不執著布施之行,不執著布施所得果報,乃至這個無所得布施的心行也毫不執著。同樣以這種不取執的大悲心來利樂有情眾生,以慰喻親愛言語來攝受引領眾生,生起親愛之心,而能親近開導。以種種利益善行來攝受引領眾生,生起敬愛之心,而能感化發心。以同苦樂共禍福心來攝受引領眾生,生起信愛之心,而能信受所教。順隨眾生相應因緣而來成熟,如同上面經文說,乃至無所得的心行也毫不執著。
是菩薩摩訶薩 常以最勝能調伏心 能寂靜心 無數量心 不行一切蘊處界心 所生無動無住大悲大甲冑輪 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心無厭倦 如是名為菩薩大悲大甲冑輪 不共一切聲聞獨覺 善男子 若菩薩摩訶薩成此大悲大甲冑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訶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菩薩摩訶薩常用第一殊勝能調伏身口意三業諸惡心、能解脫煩惱的涅槃寂靜心,無數無量、寬廣無邊心,不生一切蘊處界的我執、我受、我作心,以所生的無相無動、無住無著大悲大甲胄輪,來成熟一切所教化眾生心無厭倦,這就是菩薩大悲大甲胄輪,與一切聲聞獨覺二乘所修不同。善男子!如果菩薩摩訶薩成就了這大悲大甲冑輪,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可稱作為菩薩摩訶薩。福德成就勝過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持。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甚深微妙法 所成之大悲
難測類虛空 無色無安住
菩薩大精進 具杜多功德
勝智成大悲 勇健超諸世
無依怙有情 生死苦穢縛
大悲水沐浴 令解脫眾苦
菩薩行大悲 能竭生死海
非諸聲聞眾 及獨覺所行
眾生貪恚癡 迷謬墮惡趣
濯以大悲水 脫苦得蕭然
這時,世尊再次昭顯這義理而說偈頌:
無上甚深微妙正法,成就了無上大悲心,廣大難測如同虛空,無色無相無所依執。
菩薩勇猛大精進,具足頭陀修治清淨的功德,殊勝妙智成就了大悲行,勇猛堅決超越世間眾生。
眾生孤苦無所憑依,生死苦惱垢穢纏擾,以菩薩大悲清淨水沐浴清洗,能除滅解脫一切眾苦。
菩薩殊願大悲行,能枯竭煩惱生死海,這種悲願並非聲聞獨覺二乘眾等,所能成就的大福德。
貪瞋痴等毒惑眾生,眾生迷謬無明而沉淪惡趣,以菩薩大悲水洗滌濯沐,便能解脫眾苦而得安閒。

復次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復有能引遍滿虛空 無量無邊 廣大眾具 辭無礙解 一切佛法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 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其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還有一個堅固大忍大甲冑輪,這個堅固大忍大甲冑輪具有不可思議殊勝功德、極致廣大威力,能引生遍滿虛空無量無邊、一切種種無礙的語言、音聲、辯才,一切佛法的三摩地、陀羅尼皆能徹悟通達,自在任持。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 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 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如果菩薩摩訶薩成就了此輪,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福德成就勝過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一切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
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虛空 無量無邊 廣大眾具辭無礙解 一切佛法 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 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謂諸菩薩於一切法審諦照察 如明月光遍滿虛空 其心平等 無依無相 無住無染 普於一切三摩地門 陀羅尼門心無行動 於諸眼色 眼識 眼觸 離意染著 心無行動 於眼觸緣生內三受 或樂 或苦 或非苦樂 心常寂定 無所取著 於諸耳聲 耳識 耳觸 於諸鼻香 鼻識 鼻觸 於諸舌味 舌識 舌觸 於諸身觸 身識 身觸 於諸意法 意識 意觸 廣說亦爾
什麼是菩薩摩訶薩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就是諸菩薩對於一切法能真確思惟、明察了知, 如同皎明月光遍照一切虛空。菩薩心性平等,無所分別,無所依止,不著諸相,沒有不淨雜染,對於一切三摩地門、陀羅尼門,無住無依任持自在,心念寂靜無所妄動。對於眼色、眼識、眼觸,所生心、心所法,不生染著思維,心念寂靜無所妄動。對於眼觸於心、心所相應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等三受,心念時時寂靜,沒有繫縛執著。對於種種耳根聲境所生的耳識耳觸。鼻根香境所生的鼻識鼻觸。舌根味境所生的舌識舌觸。身根觸境所生的身識身觸。意根法境所生的意識意觸。如同對眼色所廣說的不著不動。
普於一切心意識中 心常寂定無所取著 於心 識所生三受 或樂 或苦 或非苦樂 心常寂定無所取著 普於三世諸蘊 處一切品類 皆無取著 心無行動 普於一切三界 三行 三觸 三受 三根 三乘 三律儀 三解脫一切品類 其心寂靜 無住無相 無所取著 平等而住 普於一切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心無行動寂靜而住
對於一切種識、末那思惟、意識了別等等,心常寂靜,不生妄念,沒有繫縛執著。對於心、意、識所緣生的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等三受,心常寂靜,不生妄念,沒有繫縛執著。對於三世各蘊、界、處的一切執、依、受等,都不起執著,心念寂靜不起動亂。對於一切三界、三行、三觸、三受、三根、三乘、三律儀、三解脫等種種品項,心性寂靜,無所住法,不著於相,沒有取受執著,平等不二無所分別。對於一切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六波羅蜜等,皆能寂靜安住、心無動亂。
如是普於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心無行動 寂靜而住 普於一切九次第定 心無行動 寂靜而住 又於三行無障法智 道支道體所引作用 皆無取著 心無行動 於阿賴耶 非阿賴耶 有取無取 有漏無漏 此岸彼岸 小大無量 作與不作 善惡無記諸品類中 心無行動 寂靜而住 普於一切大慈大悲 善巧方便 成熟有情 乃至十地 三不護 四無所畏 乃至十八不共佛法 一切品類皆無取著 心無所動 寂靜而住
也同樣在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支等道品中,心無所動寂靜安住。對於一切九次第定境界,心無所動寂靜安住。乃至圓修三行無障之法,種種道法支法所引起的作用覺知,皆無取著,心無行動。在阿賴耶識或非阿賴耶識、有取識或無取識、有漏煩惱或無漏煩惱、煩惱此岸或解脫彼岸、小相大相或無量相、諸法成辦或不成、善性惡性無記三性諸法等等品類中,心無所動寂靜安住。在一切成熟眾生的大慈大悲、善巧方便,乃至菩薩十地、如來三不護、四無所畏,乃至於十八不共佛法等,一切品類都不執著,心無所動寂靜安住。
菩薩摩訶薩由此輪故 能永息除三受過失 能永寂滅一切分別 能永遠離一切法相 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 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菩薩安住如是輪故 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 無暇惡趣 諸有諸趣 死生諸業 皆能除滅令盡無餘 不受果報
菩薩摩訶薩由於成就這大忍大甲冑輪的功德,能永遠除滅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等三受過失,能永遠寂滅一切分別心,能永遠離一切法相執著。還能安住在能引發一切的虛空眼頂,引發一切三摩地、陀羅尼皆能隨宜相應的善巧方便大甲冑輪。菩薩安住在這大甲冑輪,能使過去一切惡行造作所引發尚未報盡的不善惡業、無暇惡報、六道輪迴、生死流轉等業報,都能完全除滅沒有剩餘,不再遭受輪迴果報。
又善男子 譬如世界火災將起 五日出時 一切世間小池大池 小河大河 小海大海水 皆枯竭滅盡無餘 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滿虛空 無量無邊 廣大眾具 辭無礙解 一切佛法 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 無暇惡趣 諸有諸趣 死生諸業 皆能除滅令盡無餘 不受果報
善男子!又譬如燒盡世界的大火災發生,五個太陽同時出現天空,一切世間的小池大池、小河大河、小海大海水源,都被曬乾枯竭沒有剩餘。菩薩也似如此,成就了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又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也是如此。能使過去一切惡行造作所引發尚未報盡的不善惡業、無暇惡報、六道輪迴、生死流轉等業報,都能完全除滅沒有剩餘,不再遭受輪迴果報。
又善男子 譬如世界水災起時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諸小世界 各四大洲 八萬小渚 妙高山王及諸山等 皆為灰水𣷽[氵*侵]爛銷盡令無有餘 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滿虛空 無量無邊 廣大眾具辭無礙解 一切佛法 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 無暇惡趣 諸有諸趣 死生諸業 皆能除滅 令盡無餘不受果報
善男子!又譬如毀滅世界的大水災發生時,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各小世界、各四大洲、八萬小洲渚、妙高山王及所有山脈等,都被灰水浸泡腐爛殆盡,沒有剩餘。菩薩也似如此,成就了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又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能使過去一切惡行造作所引發尚未報盡的不善惡業、無暇惡報、六道輪迴、生死流轉等業報,都能完全除滅沒有剩餘,不再遭受輪迴果報。
又善男子 譬如黑暗遍滿虛空 朗日出時皆能除滅 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滿虛空 無量無邊 廣大眾具辭無礙解 一切佛法 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發起無邊虛空智日 能永除滅自身四倒無明黑暗 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 無暇惡趣 諸有諸趣 死生諸業 皆能除滅令盡無餘 不受果報
善男子!又譬如黑暗遍滿虛空,朗日出現陽光普照時,所有黑暗全都除滅。菩薩也似如此,成就了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又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能生起如同照遍無邊虛空的日光真智,永遠滅除自身四種顛倒妄見的無明黑暗。能使過去一切惡行造作所引發尚未報盡的不善惡業、無暇惡報、六道輪迴、生死流轉等業報,都能完全除滅沒有剩餘,不再遭受輪迴果報。
又由此故 於諸佛法 增進自在常無退轉 不復隨順惡友力行 常得不離見一切佛 及諸菩薩 聲聞弟子 不離聞法 不離親近供養眾僧 於諸功德心常無厭 乃至菩提恒無間斷 又常不離念佛思惟 乃至夢中亦無暫廢
又由於這大甲冑輪的功德成就,在一切佛法修持上,常能增長通達無礙而不退轉。不再依從惡友造作惡業。常能不斷得見一切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斷聽聞佛法、不斷親近供養眾僧。常能修持種種善法功德心無疲厭,乃至修持種種菩提行願永不間斷。還能常常不斷念佛思維法義,乃至連睡夢中也無片刻間斷。
又善男子 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虛空 無量無邊 廣大眾具辭無礙解 一切佛法 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謂諸菩薩入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 入無邊虛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受想定 住此定中 一切三受三行斷滅 心無行動 諸受 作意等 悉皆斷滅 安住此定 或一日夜 或復乃至七七日夜 受定味食 從此定起 其心寂靜 無所取著 宴然而住
此外,善男子!什麼是菩薩摩訶薩能引發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就是諸菩薩入在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四禪定,入在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等無色界四空定,乃至入在滅受想定中。安住在這定中,一切苦、樂、不苦不樂三受,身口意三行都能斷滅寂靜,心念不起心無所動,所有受、想、思、觸、作意等等全都斷滅。安住在這定中,或是一天一夜,或七七四十九天,受用禪悅法味。出定之後,心性平等安靜沒有煩惱,沒有任何取受執著,安住安寧平靜境界。
復入勝義究竟空定 住此定中其心平等 無所取著猶若虛空 身諸毛孔皆出霜液 狀如昴星 滅除一切欝烝結縛 從此定起得正憶念 最勝喜樂充遍其身 如大自在天子入現一切樂定 身諸毛孔皆遍受樂
又再入定在最殊勝的究竟空定,安住在這定境中,心性平等無所分別,沒有取受執著如同虛空。身上所有毛孔都冒出霜液,形狀如同一團一團的昴宿星雲,一切鬱結惱熱、煩惱繫縛全都除滅。出定之後,得受清淨正念覺知,最勝喜樂充滿全身,如同淨居大自在天的大自在天子,入定在一切喜樂現行的定境中,身上所有毛孔都充滿了喜樂。
如是菩薩樂觸其身 便思念佛 思念佛故則唯見佛 不見餘相 菩薩爾時 若念一佛則見一佛 若念多佛則見多佛 若念小身佛則見小身佛 若念大身佛則見大身佛 若念無量身佛則見無量身佛 若念自身為佛身相 則見自身同於佛身 眾相圓滿 若念他身為佛身相 則見他身同於佛身 眾相圓滿 若念一切情 非情數所有色像為佛身相 則見一切情 非情數所有色像皆同佛身眾相圓滿 不見其餘一切色像
菩薩在這種喜樂充滿的境界,便會觀想念佛,因為觀想念佛,就只會見著佛,不會見到其他異相。菩薩這時觀想憶念一佛則會見到一佛;如果憶念多佛則會見到多佛。如果觀想憶念小身佛則會見到小身佛;如果憶念大身佛則會見到大身佛;如果憶念無量身佛則會見到無量身佛。如果觀想憶念自身如同諸佛身相,則會見到自身如同諸佛身相,眾相圓滿。如果觀想憶念他身成為諸佛身相,則會見到他身如同諸佛身相,眾相圓滿。如果觀想憶念一切眾生、非眾生類所有色相皆為諸佛身相,則會見到一切有情、非有情的所有色相都如同諸佛身相一樣眾相圓滿,不會見到其他一切異相。
菩薩爾時便作是念 一切諸法一切色像 皆如幻等 諦實不虛 我今復應皆悉斷滅 一切三受三行等法 令無有餘 作是念已入滅盡定 住此定中 如心所期皆盡斷滅 受定味食 或一七日夜 或二七日夜 或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七日夜 或經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 隨力所能安住此定 受定味食 從此定起 其心寂靜 無所取著 宴然而住 復入勝義究竟空定 廣說如前 乃至思念佛身相已 知一切法 一切色像 皆如幻等 諦實不虛
這時菩薩會生起念想:一切法相、色相都是幻化,這「諸相如幻」是真實不虛的,我現在還應盡斷一切的三受三行諸法,盡斷一切法相沒有剩餘。生起這種念想,即入定在滅盡定中,安住這定中,如同心中期望,一切法相色相全都斷滅。受用這種禪悅法味,或是七晝夜、或二七十四晝夜、或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七等晝夜,或是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時間,隨力所能安住這定中,受用禪悅法味。出定之後,心性平等安靜沒有煩惱,沒有任何取受執著,安住安寧平靜境界。又再入定在最殊勝的究竟空定中,如同前面所廣說,乃至憶念諸佛相後,了知一切法相色相都如幻化,是真實不假的。
善男子 是名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虛空 無量無邊 廣大眾具辭無礙解 一切佛法 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則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 住此輪故 發起無邊虛空智日 能永除滅自身四倒無明黑暗 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 無暇惡趣 諸有諸趣 死生諸業 皆能除滅令盡無餘 不受果報
善男子!這就是菩薩摩訶薩能引發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則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因為安住在這大甲胄輪,能生起如同照遍無邊虛空的日光真智,永遠滅除自身無明黑暗的四種顛倒。能使過去一切惡行造作所引發尚未報盡的不善惡業、無暇惡報、六道輪迴、生死流轉等業報,都能完全除滅沒有剩餘,不再遭受輪迴果報。
善男子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 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 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由此輪故 於諸佛法增進自在常無退轉 不復隨順惡友力行 常得不離見一切佛 及諸菩薩 聲聞弟子 不離聞法 不離親近供養眾僧 於諸功德心常無厭 乃至菩提恒無間斷 又常不離念佛思惟 乃至夢中亦無暫廢 如是菩薩 福德智慧速疾圓滿 不久安住清淨佛國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於彼佛國一切有情 皆受化生色相如佛 煩惱微薄皆住大乘
善男子!如果菩薩摩訶薩成就了此輪,從發心求道起,即已斷除一切色、聲、香、味、觸,五欲染執。福德成就勝過一切聲聞獨覺,能成就為聲聞獨覺乘的勝妙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眾,都應來供養侍奉守護。由於這大甲冑輪的功德成就,在佛法的修持上,常能自在增長而不退轉。不再依從惡友造作惡業,常能不斷得見一切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斷聽聞佛法、不斷親近供養眾僧。常能修持種種善法功德心無疲厭。持修種種菩提行願永不間斷。還能常常不斷念佛思維法義,甚至連睡夢中也無片刻間斷。這樣的菩薩,福德智慧能快速圓滿,很快安住清淨佛國,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在這佛國的所有眾生,都是化生而來,身相莊嚴如佛身,煩惱微薄,皆能安住大乘趣求佛果。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欲成諸法器 斷一切煩惱
常趣入真空 眾事無難作
為斷諸有縛 當勤修等持
功德定相應 必獲難思慧
修靜慮無色 滅定真空觀
起念佛勝智 能盡一切惡
有無一切法 破以真空觀
永離諸惡趣 常得見諸佛
善修真空觀 勤學諸善法
供養一切佛 速當成佛果
為有情親友 滅除煩惱病
速住淨佛國 證得大菩提
眾生如佛相 遍滿於佛土
皆趣求佛乘 離聲聞獨覺
這時世尊再次昭顯義理而說偈頌:
想成就任運諸法的法器,斷除一切煩惱,當要善住在無空無有的真空境界,則天下皆無疑難之事。
為了斷除一切輪迴束縛,應當勤修止觀禪定,必能證得相應契合的功德,獲得不可思議的智慧。
修習禪定出離一切諸相,乃至滅盡定證得第一究竟真空,真空中生起殊勝念佛智慧,能滅除所有惡障惡業。
一切法執的有相無相,都以究竟真空觀來滅除,能永離一切惡趣輪迴,時時得見諸佛世尊。
圓滿修持真空絕相觀,精進修學一切善法,恭敬供養一切諸佛,當能快速證得佛果。
應視一切眾生為親友,除滅眾生煩惱病苦而作福田,速能安住佛國淨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眾生相貌莊嚴猶如佛相,遍滿佛國淨土,皆願證修無上佛道成就佛果,遠離聲聞獨覺二乘之法。

獲益囑累品第八

佛說如是大法門時 於眾會中有殑伽沙等菩薩摩訶薩 過去久習念佛思惟 今聞世尊所說念佛修觀方便 皆得念佛三摩地門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是法已 皆得一切定命華鬘陀羅尼門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皆得一切首楞伽摩電光依止陀羅尼門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皆得一切法自在轉光明依止順忍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生淨法眼 得預流果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得一來果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得不還果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皆得最上阿羅漢果
世尊宣說這地藏十輪經大法門時,法會大眾中有如恆河沙數的菩薩摩訶薩,已在過去久習念佛正法思維,曾有廢忘者,今天聽聞世尊所開示的念佛禪定修觀法門,都證悟了念佛三摩地門,除滅種種煩惱雜染及先世罪業。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這法門後,都證得一切命定華鬘陀羅尼門。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都證得一切依止首楞嚴三昧,乃至電光三昧陀羅尼門。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都證得一切依止諸法自在,生起清淨光明,達悟無生法忍。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遠離煩惱塵垢,得清淨法眼徹見諸法正道,證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及最上乘的阿羅漢果。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心求出離三界牢獄 依佛出家趣入正法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盡壽安住十善業道 依聲聞乘發心不退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盡壽安住十善業道 依獨覺乘發心不退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盡壽安住十善業道 依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復退轉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得世正見 由此正見 除滅一切往惡趣因煩惱惡業 增長一切向善趣因正願善業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皆受三歸 安住近事 近住淨戒 樂供養佛 樂聽聞法 樂奉事僧 晝夜精勤 曾無懈廢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 聞佛所說 遠離一切邪趣 邪歸 惡意 惡業 於佛法中得決定信 棄捨家法 清淨出家
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一心證求出離三界煩惱牢籠,歸依世尊出家趣求正法。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終身安住在十善業道,依止聲聞乘法修行,發心不退轉。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終身安住在十善業道,依止緣覺乘法修行,發心不退轉。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終身安住在十善業道,依止大乘法修行,發無上正等正覺心,得不退轉。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得悟世間正見,由此正見因緣,能除滅一切淪墮惡趣惡因、煩惱雜染惡業,增長一切趨向人天福報善因、正願善業。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都領受了三皈依,安住近事戒、近住戒,樂於供養諸佛、樂於聽聞佛法、樂於侍奉僧眾,晝夜勇猛精進,不會懶散懈怠。還有無量無數眾生,聽聞佛所說法,遠離一切邪道、邪歸依,遠離造作惡業、惡念惡行,歸依佛法生起無雜無染、淨信不退心,棄捨俗家種種愛欲,清淨出家。
爾時 世尊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 吾今持此地藏十輪大記法門 付囑汝手 汝當受持廣令流布 若諸眾生於此法門 有能讀誦 思惟其義 為他解說 住正行者 汝當為彼守護十法 令於長夜利益安樂 何等為十
一者 為彼守護 一切財位令無損乏
二者 為彼守護 一切怨敵令不侵害
三者 為彼守護 令捨一切邪見 邪歸 十惡業道
四者 為彼守護 令免一切身 語讁罰
五者 為彼守護 遮斷一切謗毀輕弄
六者 為彼守護 令於一切軌範 尸羅皆得無犯
七者 為彼守護 令悉除滅一切非人 四大乖反 非時老病
八者 為彼守護 不遭一切非時非理災橫夭歿
九者 為彼守護 命欲終時 得見一切諸佛色像
十者 為彼守護 令其終後 往生善趣利益安樂
善男子 若諸有情於此法門 有能讀誦 思惟其義 為他解說 住正行者 汝當為彼 勤加守護如是十法 令於長夜利益安樂
這時,世尊告訴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說:善男子!我現在付託這地藏十輪經大了義法門在你手中,你應當受持這法門並讓這法門廣為流傳。如果眾生們在這法門上,有能讀誦、思惟法義、為人解說、安住正道正行的人,你應當為他們作十種守善不失、防護侵害的守護功德,使他們在生死流轉長夜能得利益安樂。是那十種守護功德呢?
一者、為他守護,一切財富不受損失。
二者、為他守護,一切仇敵怨親不來侵害。
三者、為他守護,使他遠離一切邪見、邪歸依、十惡業道。
四者、為他守護,使他遠離一切身過失、語過失,及所受責罰。
五者、為他守護,為他遮阻一切謗毀,輕慢嘲弄。
六者、為他守護,使他不會毀犯一切法軌、戒律。
七者、為他守護,使他除滅一切鬼神非人擾亂、四大不調、反常的衰老病厄。
八者、為他守護,使他不遭受一切意外災禍橫死夭折。
九者、為他守護,使他臨命終際,得見一切諸佛莊嚴好相。
十者、為他守護,使他命終身後,往生善道利益安樂。
善男子!如果有情眾生在這法門,有能讀誦、思惟法義、為人解說、安住正道正行的人,你應當為他們勤作這十種守善不失、防護侵害的守護功德,使他們在生死流轉長夜能得利益安樂。
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唯然 世尊 我當受持如是法門 廣令流布 若諸有情於此法門 有能讀誦 思惟其義 為他解說 住正行者 我當為彼守護十法 令於長夜利益安樂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 於眾會中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地藏菩薩摩訶薩 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好疑問菩薩摩訶薩 天藏大梵等 及諸天 藥叉 健達縛 阿素洛 揭路荼 緊捺洛 莫呼洛伽 人非人等 一切大眾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對佛說:是的,世尊!我必當受持這法門,使這法門廣為流傳。如果眾生們在這法門,有能讀誦、思惟法義、為人解說、安住正道正行的人,我定當為他們作十種守善不失、防護侵害功德守護,使他們在生死流轉長夜能得利益安樂。世尊圓滿開示了這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後,法會大眾中,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好疑問菩薩摩訶薩、天藏大梵天等,及諸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聽聞佛所開示,都生大歡喜心,淨信受持奉行。

地藏十輪經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