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三藏法師玄奘 譯地藏十輪經卷四
無依行品第三之二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
大德世尊
!
頗有佛土
,
五濁惡世空無佛時
,
其中眾生
,
煩惱熾盛
,
習諸惡行
,
愚癡佷戾
,
難可化不
?
謂剎帝利旃荼羅
、
宰官旃荼羅
、
居士旃荼羅
、
長者旃荼羅
、
沙門旃荼羅
、
婆羅門旃荼羅
。
如是等人
,
善根微少
,
無有信心
,
諂曲愚癡
,
懷聰明慢
,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離善知識
,
乃至趣向無間地獄
。
如是等人為財利故
,
與諸破戒惡行苾芻
,
相助共為非法朋黨
,
皆定趣向無間地獄
。
此時地藏菩薩摩訶薩又對佛說:大德世尊!是否有五濁惡世的無佛國土,國土上的眾生,煩惱強烈,慣作各種惡行,愚癡邪見兇暴乖戾,很難調伏教化?就是說國土上有剎帝利惡人、宰官惡人、居士惡人、長者惡人、沙門惡人、婆羅門惡人等。這些惡人,善根低微覺慧淺薄,沒有佛法正信,諂媚逢迎愚癡邪見,自以為聰明高傲驕慢,不信也不畏懼後世惡業苦果,遠離善知識,乃至趨向無間地獄淪墮。這些惡人為了財利,與破戒惡行比丘,相互結成非法朋黨共同作惡,必定都將趨向無間地獄淪墮。
若有是處
,
我當住彼
;
以佛世尊如來法王
,
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
無上微妙甘露法味
,
方便化導
,
令得受行
。
拔濟如是剎帝利旃荼羅
,
乃至婆羅門旃荼羅
,
令不趣向無間地獄
。
如果有這種地方,我應當在那裡示現住世;以諸佛世尊如來法王,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的無上清淨解脫妙法,來方便教導眾生信受奉行佛法。救拔這些惡剎帝利王,惡宰相、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乃至惡婆羅門等惡人,使他們不會趨向無間地獄淪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摩訶薩言
:
善男子
!
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
有諸眾生
,
煩惱熾盛
,
習諸惡行
,
愚癡佷戾
,
難可化導
。
謂剎帝利旃荼羅
、
宰官旃荼羅
、
居士旃荼羅
、
長者旃荼羅
、
沙門旃荼羅
、
婆羅門旃荼羅
。
如是等人善根微少
,
無有信心
,
諂曲愚癡
,
懷聰明慢
,
離善知識
,
言無真實
;
不能隨順善知識語
,
常行誹謗
,
毀呰罵詈於諸正法
;
猶豫倒見
,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常樂習近諸惡律儀
,
好行殺生乃至邪見
;
欺誑世間
,
自他俱損
。
這時佛對地藏菩薩摩訶薩說:善男子!在未來世這個佛土中,有許多眾生,煩惱強盛,慣作各種惡行,愚癡邪見兇暴乖戾,很難教化開導。就是指國土上有惡剎帝利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這些惡人,善根低微覺慧淺薄,沒有佛法正信,諂媚狡詐愚癡邪見,自以為聰明高傲驕慢,遠離善知識,惡言妄語不說真法實語。不但不順服善知識的正法教誨,反而常常出言譭謗,非議辱罵各種正法,顛倒邪見懷疑三寶,不信也不畏後世惡業苦果。時常愛好親近各種惡法儀軌,喜好造作殺生、乃至愚痴邪見等十不善業;欺詐誑騙世人,結果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是剎帝利旃荼羅
,
乃至婆羅門旃荼羅
,
壞亂我法
。
於我法中而得出家
,
毀破禁戒
,
樂營俗業
,
彼剎帝利乃至婆羅門等
,
恭敬供養
。
貪利求財
,
有言無行
,
傳書送印
,
通信往來
,
商賈販易
,
好習外典
,
種殖營農藏貯寶物
,
守護園宅妻妾男女
。
習行符印呪術使鬼
、
占相吉凶
,
合和湯藥療病求財
,
以自活命
。
貪著飲食
、
衣服
、
寶飾
,
勤營俗務
,
毀犯尸羅
,
行諸惡法
,
貝音狗行
。
實非沙門自稱沙門
,
實非梵行自稱梵行
。
這些惡剎帝利王,乃至惡婆羅門等惡人,壞亂了佛法。有人皈依佛法出了家,卻毀壞戒律,喜好經營俗業,仍然受到這剎帝利王乃至婆羅門等人的恭敬供養。這些破戒僧人貪求利養財富,只會空言卻無德行,彼此傳遞書印名帖,相互通信往來應酬,經營商業生意買賣,喜愛研習外道典籍,經營農務貯藏財寶,守護園宅及妻妾子女。常作畫符唸咒驅使鬼神、占卜吉凶,或是配藥治病等等方術來謀財營生。貪求精美的飲食、衣服、寶飾,勤於經營世俗事業,毀犯戒律,造作惡法惡行,表面大吹法螺,行為卻低賤如狗。並非精勤修道的沙門卻自稱沙門,並非清淨修行的僧眾卻自稱是清淨梵行。
彼剎帝利旃荼羅乃至婆羅門旃荼羅
,
愛樂親近恭敬供養聽受言教
。
此破戒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乃至婆羅門旃荼羅
,
亦樂親近恭敬供養聽受言教
。
若見有人於我法中得出家已
,
具戒富德
,
精進修行學無學行
,
乃至證得最後極果
,
彼剎帝利旃荼羅乃至婆羅門旃荼羅
,
反生憎嫉
,
不樂親近恭敬供養聽受言教
。
這些惡剎帝利王乃至惡婆羅門等惡人,喜歡親近恭敬供養破戒惡行比丘而聽受言教。而這破戒惡行比丘,也歡喜惡剎帝利王乃至惡婆羅門等惡人,來親近恭敬供養聽受言教。如果見到了歸依佛法如法出家,戒德兼備、精進修行勝義僧眾,乃至證得最高果位的正法弟子,這些惡剎帝利王乃至惡婆羅門等惡人,反而生起厭惡嫉妒之心,不樂於親近恭敬供養聽受言教。
善男子
!
譬如有人入寶洲渚
,
棄捨種種帝青
、
大青
、
金銀
、
真珠
、
紅蓮華色茷琉璃等大價真寶
,
取迦遮珠
。
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
有剎帝利旃荼羅乃至婆羅門旃荼羅亦復如是
,
入我正法寶洲渚中
,
棄捨種種具戒富德
,
樂勝義諦
,
具足慚愧
,
學無學人及善異生
,
精勤修學六到彼岸
,
具諸功德真聖弟子
。
取諸破戒
、
好行眾惡
、
無慚無愧
、
言辭麁獷
、
身心憍慠
、
離諸白法
、
無慈無悲惡行苾芻
。
以為福田
,
恭敬供養
,
聽受言教
。
如是惡人師及弟子
,
俱定趣向無間地獄
。
善男子!譬如有人到了充滿珍寶的洲島,棄捨種種如帝青寶珠、大青寶玉、金銀、珍珠、紅蓮花色吠琉璃等高貴珍寶不取,卻拿了次等的水晶珠。在未來世這佛土中,有惡剎帝利王乃至惡婆羅門等惡人也是如此,到了佛門正法寶地,棄捨追隨種種戒德兼備、愛樂真諦正法、具足慚愧正念的勝義僧眾及世俗僧眾,這些精勤修學六波羅蜜,具足種種功德的正道正知佛門弟子。卻去跟隨那些毀壞戒律、歡喜造作惡行、無慚無愧、言辭粗惡、身心驕慢、背離清淨善法、無慈無悲的惡行比丘。將他們當作福田,恭敬供養、聽受言教。這些惡人無論師長及弟子,都必定趨向無間地獄淪墮。
善男子
!
有十惡輪
,
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
有剎帝利旃荼羅
、
宰官旃荼羅
、
居士旃荼羅
、
長者旃荼羅
、
沙門旃荼羅
、
婆羅門旃荼羅
。
如是等人
,
於十惡輪
,
或隨成一
、
或具成就
,
先所修集一切善根
,
摧壞燒滅皆為灰燼
,
不久便當肢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善男子!有十種惡輪,在未來世這佛土中,有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這些惡人,在這十種惡輪中,或是造就了一種,或者完全具足,累世所修的一切善根,都會壞滅燒毀化成灰燼,這些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何等為十
?
如是破戒惡行苾芻
,
有剎帝利
、
及宰官等
,
忍受惡見
,
謗阿練若清淨苾芻言
:
諸仁者
!
如是苾芻愚癡凡猥
,
詐現異相
,
誑惑世間
。
為求飲食
、
衣服
、
利養
、
恭敬
、
名譽
。
自讚毀他
,
嫉妬鬪亂
,
貪著名利無有厭足
,
應當擯黜勿受其言
。
如是苾芻
,
專行妄語
,
離諦實法
,
於此皆無得道果者
,
亦無離欲永盡諸漏
。
但為利養
、
恭敬
、
名譽
,
住阿練若
,
自現有德
。
慎莫供養
、
恭敬
、
承事如是諂曲
,
非真福田
,
非行道者
。
是那十種惡輪呢?就是有剎帝利王及宰官,聽受了破戒惡行比丘的惡言惡見,誹謗山林寂靜處修行的清淨比丘說:諸位大德!那些比丘都是愚痴平庸猥瑣的,他們故意顯現修行假相,是在欺騙迷惑世人。只是為了謀取飲食、衣服、利養、恭敬、名聞。他們總是自讚毀他,相互嫉妒鬥爭作亂,貪著名利不知滿足,應將他們驅逐擯除,不能聽受他們言教。那些比丘,只會虛言妄語,背離聖諦真法,根本沒有證果見道及永盡諸漏離欲清淨的聖人。只是為了謀取利養、恭敬、名譽,故意住在寂靜山林,顯示自己的功德假相。千萬不要去供養、恭敬、侍奉這些諂媚狡詐,不是真正福田,不是修德正行的人。
時剎帝利旃荼羅乃至婆羅門旃荼羅
,
於阿練若清淨苾芻
,
不能生實信心希有之想
;
心無恭敬意懷凌蔑
,
不樂親近承事供養
,
所有言說皆不聽受
。
輕毀如是住阿練若清淨苾芻
,
即是輕毀一切法眼
,
三寶種姓
。
這時這些剎帝利惡王乃至惡婆羅門等惡人,對於寂靜處修行的清淨比丘,就不會再生起希有難逢的深心實信;總懷著不恭敬及輕蔑的心思,不願去親近、侍奉、供養,對於他們所說的正法道理也都不聽受。譭謗這些在寂靜處修行的清淨比丘,就是譭謗了一切正法知見及三寶傳承。
時彼國中
,
有諸天
、
龍
、
藥叉神等
,
信敬三寶無動壞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生瞋忿
,
互相謂言
:
仁等當觀此剎帝利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皆悉輕毀一切法眼三寶種姓
,
損減善根
。
由惡友力
,
攝諸罪業
,
當墮惡趣
。
我等從今
,
勿復擁護此剎帝利旃荼羅等
,
并其所居國土城邑
。
作是語已
,
一切天
、
龍
、
藥叉神等
,
皆悉棄捨
,
不復擁護彼剎帝利旃荼羅等
,
并彼所居國土城邑
。
於彼國土一切法器
、
真實福田
,
皆出其國
。
設有住者
,
亦生捨心
,
不復護念
。
在這國土中,有敬重三寶信心堅定的天、龍、藥叉等等護法神,對於這些剎帝利惡王,乃至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生起了瞋怒心,互相傳話: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剎帝利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惡人,譭謗一切正法知見及三寶傳承,損減了福德善根。由於親近惡友的影響,造作惡言惡行,招攝了種種罪業,將來必定淪墮惡道。我們從今往後,不要再護持這些剎帝利惡王等惡人,及他們所居住的國土城市。說完這些話後,所有天龍、藥叉鬼神護法等,全都棄捨遠離,不再護持剎帝利惡王等惡人及他們居住的國土城市。在國土中一切能任持正法的法器僧眾、真正的福田僧眾,也都離開了這國度。即使還居住國土中的正法僧眾,也生起了捨離心,不再護念這國土。
由諸天
、
龍
、
藥叉神等
,
及諸法器
、
真實福田
,
於剎帝利旃荼羅等
,
并彼所居國土城邑
,
皆捨守護不護念已
。
時彼國土自軍他軍競起侵凌更相殘害
,
疾疫飢饉因此復興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一切國民皆無歡樂
,
先所愛樂今悉別離
;
朋友眷屬更相瞋恨
、
潛謀猜貳
、
無慈無悲
、
嫉妬慳貪
,
眾惡皆起
,
所謂殺生乃至邪見
;
無慚無愧食用一切窣堵波物及僧祇物
,
曾無悔心
。
由於天、龍、鬼神護法,及法器福田僧眾,都棄捨遠離,不再護念剎帝利惡王等惡人,及他們所居住的國土城市後。國內國外的軍隊就開始了不斷的戰爭,相互侵凌殘害,各種疾病饑荒也因此不斷發生。剎帝利惡王乃至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及所有國民都失去了歡樂,先前親愛歡喜的人事如今都已遠離;朋友親屬間相互瞋恨、暗算猜忌,無慈無悲、嫉妒慳貪,種種殺生乃至邪見的十不善道惡行紛紛興起;眾人無慚無愧搶奪食用寺廟及僧眾物品,沒有絲毫懺悔心。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憎嫉忠賢
,
愛樂諂佞
,
令己官庶互相侵凌
、
憤恚結怨
,
興諸鬪諍
。
共餘隣國交陣戰時
,
軍士離心無不退敗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那剎帝利惡王,憎厭嫉妒忠賢良臣,喜歡巧言諂媚奸佞,使得百官互相侵淩,彼此結怨,興起了各種鬥爭訴訟。軍隊士氣離散,與鄰國作戰時節節敗退。那些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復次
,
善男子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隨惡友行
,
善根微少
,
諂曲愚癡
、
懷聰明慢
,
於三寶所無淳淨心
,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此有一類
,
於聲聞乘得微少信
,
實是愚癡自謂聰敏
,
於我所說緣覺乘法及大乘法
,
毀呰誹謗
,
不聽眾生受持讀誦
,
下至一頌
。
復有一類
,
於緣覺乘得微少信
,
實是愚癡自謂聰敏
,
於我所說聲聞乘法及大乘法
,
毀呰誹謗
,
不聽眾生受持讀誦
,
下至一頌
。
復有一類
,
於大乘法得微少信
,
實是愚癡自謂聰敏
,
於我所說聲聞乘法
、
緣覺乘法
,
毀呰誹謗
,
不聽眾生受持讀誦
,
下至一頌
。
如是等人名為毀謗佛正法者
,
亦為違逆三世諸佛
;
破三世佛一切法藏
,
焚燒斷滅皆為灰燼
;
斷壞一切八支聖道
,
挑壞無量眾生法眼
。
此外,善男子!有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親近惡知識造作惡行,覺慧淺薄善根低微,諂媚狡詐愚癡邪見,自認為聰明高傲驕慢,對於三寶沒有篤實淳淨信心,不信也不畏懼後世惡業苦果。其中有一類人,在聲聞乘法雖有少許信解,自認為聰敏實際卻是愚癡,非議譭謗我所宣說的緣覺乘法及大乘法,不允許眾生受持讀誦,甚至連一句一頌也不許受持讀誦。還有一類人,在緣覺乘法雖有少許信解,自認為聰敏實際卻是愚癡,非議譭謗我所宣說的聲聞乘法及大乘法,不允許眾生受持讀誦,甚至連一句一頌也不許受持讀誦。還有一類人,在大乘法雖有少許信解,自認為聰敏實際卻是愚癡,非議譭謗我所宣說的聲聞乘法及緣覺乘法,不允許眾生受持讀誦,甚至連一句一頌也不許受持讀誦。這樣的人就稱為譭謗佛道正法的人,也就是違逆了三世諸佛的人;斷壞三世諸佛一切法藏,如同焚毀經書燒成灰燼。斷壞了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一切八支正道,挑壞了無量眾生知見正法的法眼。
若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於佛所說聲聞乘法
、
緣覺乘法及大乘法
,
障礙覆藏
,
令其隱沒
,
乃至一頌
;
當知是人
,
名不恭敬一切法眼
、
三寶種姓
。
由是因緣
,
令護國土一切天
、
龍
、
藥叉神等
,
信敬三寶無動壞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生瞋忿
。
廣說乃至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大獄
。
如果剎帝利惡王,乃至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障礙隱蔽了如來所宣說的聲聞乘法、緣覺乘法及大乘法,使得諸法隱沒消失,乃至隱沒一句一頌;應知這樣的人就是不恭敬一切正法知見及三寶傳承。由此惡緣,使得護持國土,信心堅定敬重三寶的天、龍、藥叉等護法神,對於剎帝利惡王,乃至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生起了瞋怒心,如前面經文所廣說,這些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復次
,
善男子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隨逐破戒惡苾芻行
,
廣說乃至
,
於彼國中有諸法器
、
真實福田
,
於剎帝利旃荼羅等
,
皆住捨心而不護念
;
雖居其國而依法住
,
常不憙樂俗間居止
,
亦不數數往施主家
;
設令暫往而護語言
,
縱有語言曾無虛誑
。
終不對彼在家人前
,
譏毀輕弄諸破戒者
;
於諸破戒惡行苾芻
,
終不輕然輒相檢問
,
亦不現相故顯其非
,
常近福田
,
遠諸破戒
。
此外,善男子!有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追隨親近破戒惡行比丘造作惡行,廣說乃至,還居住國土中的正法有德的法器僧眾、真實福田僧眾,對於剎帝利惡王等惡人,都生起了捨離心不再護念。儘管還住在這國土中,也是依法持守,不喜歡與俗世往來,也不常常造訪施主家;即使短暫造訪,也能善持清淨口業;縱然開口言語,也不會虛言妄語。從不會在俗家白衣眾人前,譏毀嘲弄破戒比丘;對於破戒惡行比丘,從不輕率質問過失,也不故作姿態來凸顯破戒比丘的過失,常常親近福田僧眾,遠離破戒比丘。
而彼破戒惡行苾芻
,
於此持戒真善行者
,
反生瞋恨
、
輕毀
、
侵凌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在家男女大小等前
,
種種諂曲
、
虛妄談論
、
毀呰誹謗此持戒者
。
令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於我弟子少欲知足
、
持戒多聞
、
具妙辯才諸苾芻所心生瞋恨
,
種種麁言呵罵逼切
,
令心憂惱身不安泰
。
或奪衣鉢諸資身具令其匱乏
;
或奪所施四方僧物不聽受用
;
或閉牢獄
,
枷鎖拷楚
,
或解支節
,
或斬身首
。
而那破戒惡行比丘,對於這些持戒清淨、正知善行的僧眾,反而生起了瞋恨心,欺淩、譭謗清淨比丘僧眾。在剎帝利惡王,乃至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俗家男女老少眾人前,用種種諂媚狡猾、虛妄言論來譭謗這些持戒比丘。使得剎帝利惡王,乃至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對於我弟子中少欲知足、持戒多聞、具足辯才的正行比丘心生瞋恨,用各種粗言惡語來責罵逼迫,使他們身心煩擾不安。或是搶奪衣缽及各種資身用具,使他們生活匱乏;或者奪取信眾供養的僧物不許他們享用;或將他們關入牢獄,枷鎖縛綁嚴刑拷打,或斷解四肢,或斬首害命。
善男子
!
當觀如是諸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親近破戒惡行苾芻
,
造作如是種種大罪
,
乃至當墮無間地獄
。
若諸眾生作五無間
、
或犯重戒
、
或近無間性罪遮罪猶輕
。
如是諸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親近破戒
,
越法重罪
。
善男子!應知這些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親近破戒惡行比丘,造作了這種種大罪,最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如果眾生們造作五無間罪、或犯重戒、或近無間罪的性罪或遮罪,罪行相對還輕。這些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所親近的破戒惡行比丘,則是犯了越法重罪。
善男子
!
如是破戒惡行苾芻
,
雖作如是越法重罪
,
而依我法
,
剃除鬚髮被服袈裟
,
進止威儀同諸賢聖
。
我尚不許國王大臣諸在家者
,
依俗正法
,
以鞭杖等捶拷其身
、
或閉牢獄
、
或復呵罵
、
或解支節
、
或斷其命
。
況依非法
!
國王大臣諸在家者
,
若作此事便獲大罪
,
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
於諸破戒惡行苾芻
,
猶尚不應如是謫罰
,
何況持戒真善行者
。
善男子!這樣破戒惡行比丘,雖然造作了這樣的越法重罪,但他們是遵依佛法正式出家,剃除鬚髮身披袈裟,行止威儀如同聖賢。我尚且不允許國王大臣等俗家白衣,依循經律論三藏所傳世俗正法,用鞭杖拷打他的身體,或關入牢獄、或喝斥責罵、或砍斷四肢手足、或殺害性命,何況是不依正法的邪法處罰。國王大臣等俗家白衣,如果處罰了比丘,就是犯了大罪,必定淪墮無間地獄。對於破戒惡行比丘,尚且不能這樣責罰,何況是清淨持戒的正知善行比丘。
善男子
!
若有苾芻
,
於諸根本性重罪中
,
隨犯一罪
,
雖名破戒惡行苾芻
,
而於親教和合僧中
,
所得律儀猶不斷絕
。
乃至棄捨所學尸羅
,
猶有白法香氣隨逐
。
國王大臣諸在家者
,
無有律儀
,
不應輕慢及加讁罰
。
如是苾芻雖非法器
,
退失聖法
,
穢雜清眾
,
破壞一切沙門法事
,
不得受用四方僧物
。
而於親教和合僧中
,
所得律儀不棄捨故
,
猶勝一切在家白衣
。
犯性罪者尚應如是
,
況犯其餘諸小遮罪
!
是故
,
不許國王大臣諸在家者
,
輕慢讁罰
。
善男子!如果比丘在性罪的四根本重罪中,犯了任何一罪,雖被稱為破戒惡行比丘,但他在和合僧團親教師處,所領受的戒儀並未斷絕。乃至棄捨了所學戒律,也仍有戒德善法香氣隨逐不離。國王大臣等俗家白衣,未領受過戒儀,不允許對他輕慢及責罰。這樣的破戒比丘,雖然已不是能任持佛法的法器僧,退失正法道心的污僧混雜在清淨僧眾中,毀壞了種種佛事修行,依律治罰不能享用信眾供養的僧物。但他在和合僧團親教師處,所領受的戒儀並未棄捨,因此功德威儀仍然高於一切俗家白衣。違犯性罪的比丘尚且應當如此對待,何況是違犯其他的小遮罪!因此,如來不允許國王大臣等俗家白衣,對比丘輕慢及責罰。
所以者何
?
善男子
!
乃往過去有迦奢國王名梵授
,
勅旃荼羅
:
有大象王名青蓮目
,
六牙具足
,
住雪山邊
。
汝可往彼
,
拔取牙來
。
若不得者
,
汝等五人定無活義
。
時旃荼羅為護身命
,
執持弓箭
,
被赤袈裟
,
詐現沙門威儀形相
,
往雪山邊至象王所
。
為何如此呢?善男子!過去有個迦奢國王名叫梵授,命令旃荼羅惡人手下說:有一個名叫青蓮目的大象王,生足了六支白牙,住在雪山邊。你們前去那裡,把他的象牙給我拔來。如果無法取來,你們五人必死無疑。這時惡人們為求活命,便手持弓箭,身披紅袈裟,偽裝成沙門威儀形相,前往雪山邊象王處。
時彼母象
,
遙見人來執持弓箭
,
驚怖馳走詣象王所
,
白言
:
大天
!
今見有人張弓捻箭
,
徐行視覘
,
來趣我等
,
將非我等命欲盡耶
?
象王聞已
,
舉目便見剃除鬚髮著袈裟人
,
即為母象而說頌曰 :
即為母象而說頌曰 :
被殑伽沙等 , 諸佛法幢相 ,時彼母象以頌答曰 :
觀此離諸惡 , 必不害眾生 。
雖知被法服 , 而執持弓箭 ,時大象王復說頌曰 :
是惡旃荼羅 , 樂惡無悲愍 。
見袈裟一相 , 知是慈悲本 ,
此必歸佛者 , 愍念諸眾生 。
汝勿懷疑慮 , 宜應速攝心 ,
被此法衣人 , 欲渡生死海 。
這時有頭母象,遠遠看到有人手持弓箭前來這裡,非常驚惶的奔到象王處,對象王說:大王!看到有人張弓持箭,邊走邊探慢慢向我們這裡尋來,莫非是來傷害我們性命嗎?象王聽後抬眼察看,只見是剃除鬚髮身穿袈裟的人,就對母象說了偈頌:
身披莊嚴袈裟衣, 諸佛法幢解脫相,這時母象也以頌回答:
見此便知離惡者, 定不傷害眾生命。
雖然身披法幢衣, 手持害命弓與箭,此時大象王又再以頌回答:
定是惡人旃荼羅, 樂作惡事無悲憫。
一見袈裟莊嚴相, 知是慈悲善心人,
定是歸依佛弟子, 悲懷憫恤諸眾生。
汝勿心疑懷憂慮, 應速收攝恐懼心,
身著袈裟法衣人, 欲度煩惱生死海。
時旃荼羅即以毒箭彎弓審射
,
中象王心
。
母象見之
,
舉聲號呴
,
悲哀哽噎以頌白言
:
被此法衣人 , 宜應定歸佛 ,時大象王以頌答曰 :
威儀雖寂靜 , 而懷毒惡心 。
應速踏彼身 , 令其命根斷 ,
滅此怨令盡 , 以射天身故 。
寧速捨身命 , 不應生惡心 ,
彼雖懷詐心 , 猶似佛弟子 。
智者非為命 , 而壞清淨心 ,
為度諸有情 , 常習菩提行 。
這時惡人用毒箭搭弓瞄準,射中了象王心臟。母象看見此狀,放聲嚎啕大哭,悲淒哽噎用頌說道:
披此袈裟法衣人, 本應歸依佛門人,這時大象王以頌回答:
雖有清淨威儀相, 卻懷毒惡奪命心。
應快重踏彼惡身, 令此惡人命根斷,
方能盡消我怨心, 只因箭傷王貴體。
寧捨性命身速亡, 不生惡心傷人命,
彼人雖懷欺詐心, 依然莊嚴佛子相。
智者豈能只為命, 而起惡念壞清淨,
時懷度眾菩薩心, 常習究竟菩提行。
時大象王心生悲愍
,
徐問人曰
:
汝何所須
?
彼人答曰
:
欲須汝牙
。
象王歡喜
,
即自拔牙施旃荼羅
,
而說頌曰
:
我以白牙今施汝 , 無忿無恨無貪惜 ;
願此施福當成佛 , 滅諸眾生煩惱病 。
這時大象王心生悲憫,緩緩問惡人說:你們想要什麼?惡人回答:我們想要你的牙。象王聽後心生歡喜,自己拔起象牙送給這些旃荼羅惡人,並說偈頌:
現今白牙施贈與你, 無怒無恨無所吝惜,
施福回向當願成佛, 滅諸眾生煩惱病苦。
善男子
!
當觀如是過去象王
,
雖受無暇傍生趣身
,
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
而能棄捨身命無悋
,
恭敬尊重著袈裟人
,
雖彼為怨而不加報
。
然未來世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實是愚癡
,
懷聰明慢
,
諂曲虛詐
,
欺誑世間
,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
,
若是法器
、
若非法器諸弟子所
,
惱亂呵罵
、
或以鞭杖楚撻其身
、
或閉牢獄乃至斷命
。
此於一切過去
、
未來
、
現在諸佛
,
犯諸大罪
,
決定當趣無間地獄
;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
彼既造作如是重罪
,
復懷傲慢
,
誑惑世間
,
自稱我等亦求無上正等菩提
,
我是大乘
,
當得作佛
。
譬如有人自挑其目
,
盲無所見
,
而欲導他登上大山
,
終無是處
。
善男子!當知過去這個象王,雖然生在八難畜生道中,為求無上正等正覺,能捨棄生命而無所吝惜,恭敬尊重身穿袈裟的人,雖受危害也不報復。然而在未來世,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惡人,實際愚癡無智,卻自認聰明高傲驕慢,心性虛偽狡詐,誑騙詐欺世人,不信也不怕後世惡業苦果。對於歸依佛法的出家弟子,無論能任持正法的法器僧、或是非法器僧眾,都會去訶責斥罵擾亂身心,或用鞭杖拷打身體,或關進牢獄,甚至殺害生命。這種惡行是對一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犯下了大罪,必定會淪墮無間地獄。這種惡行會將所有善根永遠焚毀斷滅,一切有智慧的人都應遠離這種惡行。這些人儘管造作了這些重罪,仍然心懷傲慢,誑騙詐欺世人,自稱我們也是在證求無上正等菩提,我是濟度眾生的大乘修行人,未來當能成佛。這好比是有人自己挖去了雙眼,什麼也看不見,卻想導引他人登上大山,是絕對不可能的。
於未來世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亦復如是
。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
,
若是法器
、
若非法器諸弟子所
,
惱亂呵罵
、
或以鞭杖楚撻其身
、
或閉牢獄
,
乃至斷命
。
此於一切過去
、
未來
、
現在諸佛
,
犯諸大罪
,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
決定當趣無間地獄
。
彼既造作如是重罪
,
復懷傲慢
,
誑惑世間
,
自稱
:
我等亦求無上正等菩提
,
我是大乘當得作佛
。
彼由惱亂出家人故
,
下賤人身尚難可得
,
況當能證二乘菩提
?
無上大乘於其絕分
!
在未來世,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惡人,也是如此。對於歸依佛法的出家弟子,無論能任持正法的法器僧、或是非法器僧眾,都會去訶責斥罵擾亂身心,或用鞭杖拷打身體,或關進牢獄,乃至殺害生命。這種惡行是對一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犯下了大罪,必定會淪墮無間地獄。這種惡行會將所有善根永遠焚毀斷滅,一切有智慧的人都應遠離這種惡行。這些人儘管造作了這些重罪,仍然心懷傲慢,誑騙詐欺世人,自稱我們也是在證求無上正等菩提,我是濟度眾生的大乘修行人,未來當能成佛。由於這些人擾亂出家人身心,障礙修行,來世投生下賤人身尚且難得,又豈能證得二乘果位?想要證得無上大乘佛果沒有半分可能。
又善男子
!
過去有國名般遮羅
,
王號勝軍
,
統領彼國
。
時彼有一大丘壙所
,
名朅藍婆
,
甚可怖畏
,
藥叉羅剎多住其中
,
若有入者心驚毛竪
。
時國有人罪應合死
,
王勅典獄縛其五處
,
送朅藍婆大丘壙所
,
令諸惡鬼食噉其身
。
罪人聞已為護命故
,
即剃鬚髮求覓袈裟
,
遇得一片自繫其頸
。
時典獄者如王所勅
,
縛其五處送丘壙中
。
諸人還已至於夜分
,
有大羅剎母
,
名刀劍眼
,
與五千眷屬來入塚間
,
罪人遙見身心驚悚
。
善男子!過去還有個名叫般遮羅的國家,國王名叫勝軍,統領著這個國家。那時國中有個大墳丘,名叫朅藍婆,極為恐怖,許多藥叉羅剎住在那裡,如果有人進去了那裡,都會心驚害怕汗毛直豎。這時國中有人犯了死罪,國王下令獄官將他頭頸手足五處捆綁,送到朅藍婆大墳丘,讓惡鬼們吃掉他的身體。罪人聽到後為求保命,立即剃除了鬚髮尋找袈裟,結果只找到了一片,自己綁在脖子上。獄官遵照國王命令,將他頭頸四肢五處捆綁送到墳丘中。獄官們回去後到了午夜時分,有位大羅剎母,名叫刀劍眼,與五千羅剎眷屬來到了墳丘處,罪人遠遠望見,嚇得膽戰心驚。
時羅剎母見有此人被縛五處
,
剃除鬚髮片赤袈裟繫其頸下
,
即便右遶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而說頌言
:
人可自安慰 , 我終不害汝 ,時羅剎子白其母曰 :
見剃髮染衣 , 令我憶念佛 。
母我為飢渴 , 甚逼切身心 ,時羅剎母便告子言 :
願聽食此人 , 息苦身心樂 。
被殑伽沙佛 , 解脫幢相衣 ,時羅剎子與諸眷屬 , 右遶此人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而說頌曰 :
於此起惡心 , 定墮無間獄 。
懺悔染衣人 , 我寧於父母 ,
造身語意惡 , 於汝終無害 。
這時羅剎母看到這罪人的頭頸四肢被五處捆綁,卻剃除鬚髮還有一片袈裟繫在脖頸下,立刻右繞此人,非常尊重向他頂禮,恭敬合掌並說偈頌:
你可寬心消恐懼, 我終不會傷害你,這時羅剎的兒子對他母親說:
但見剃髮袈裟服, 使我憶念諸如來。
母親我被飢渴惱, 逼迫身心甚煩苦,這時羅剎母便對兒子說:
請允准我食此人, 平息苦惱樂身心。
身披解脫幢相衣, 恆沙諸佛皆護念,這時羅剎子與眷屬們聽聞教導後,圍著此人右繞三匝,尊重頂禮,合掌恭敬而說偈頌:
若起惡心傷害他, 必當淪墮無間獄。
對袈裟人起懺悔, 寧與父母共為惡,
造身語意不善行, 終無惡心傷害你。
爾時復有大羅剎母名驢騾齒
,
亦有五千眷屬圍遶來入塚間
。
時羅剎母亦見此人被縛五處
,
剃除鬚髮片赤袈裟繫其頸下
,
即便右遶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
,
而說頌言
:
人於我勿怖 , 汝頸所繫服 ,時羅剎子白其母曰 :
是仙幢相衣 , 我頂禮供養 。
人血肉甘美 , 願母聽我食 ,時羅剎母便告子言 :
增長身心力 , 勇猛無所畏 。
人天等妙樂 , 由恭敬出家 ,時羅剎子與諸眷屬 , 右遶此人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 , 而說頌曰 :
故供養染衣 , 當獲無量樂 。
我今恭敬禮 , 剃髮染衣人 ,
願常於未來 , 見佛深生信 。
這時又有一位大羅剎母名為驢騾齒,也帶領五千羅剎眷屬進到了墳丘處。羅剎母也看到這罪人被五處捆綁,剃除了鬚髮還有一片紅袈裟繫在他頸下,立刻右繞這人,非常尊重向他頂禮,恭敬合掌並說偈頌:
請勿對我生怖畏, 汝頸所繫袈裟服,這時羅剎子對他的母親說:
諸佛莊嚴解脫衣, 我應頂禮來供養。
人身血肉甘又美, 請母允許我食用,這時羅剎母回答孩子說:
強壯身心增氣力, 勇健威猛無畏懼。
人天福報諸妙樂, 起於恭敬出家人,這時羅剎子與羅剎眷屬們聽聞教導後,圍著此人右繞三匝,非常尊重向他頂禮,恭敬合掌並說偈頌:
故應供養袈裟眾, 當能得獲無量樂。
我今恭敬並頂禮, 剃髮身著袈裟人,
祈願常能於未來, 見佛聞法生淨信。
爾時復有大羅剎母
,
名鬇鬡髮
,
亦有五千眷屬圍遶來入塚間
。
時羅剎母亦見此人被縛五處
,
剃除鬚髮片赤袈裟繫其頸下
,
即便右遶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
,
而說頌言
:
大仙幢相衣 , 智者應讚奉 ,時羅剎子白其母曰 :
若能修供養 , 必斷諸有縛 。
此人身血肉 , 國王之所賴 ,時羅剎母便告子言 :
願聽我飲噉 , 得力承事母 。
如是染衣人 , 非汝所應食 ,時羅剎子與諸眷屬 , 右遶此人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 , 而說頌曰 :
於此起惡者 , 當成大苦器 。
汝是大仙種 , 堪為良福田 ,
故我修供養 , 願絕諸有縛 。
這時又有大羅剎母,名叫鬇鬡發,也帶領五千羅剎眷屬進到了墳丘處。羅剎母也看到這罪人被五處捆綁,剃除了鬚髮有一片紅袈裟繫在頸下,立刻右繞此人,非常尊重向他頂禮,恭敬合掌並說偈頌道:
大仙莊嚴解脫衣, 智者讚揚及奉養,這時羅剎子對他的母親說:
若能以此修供養, 必斷所有煩惱苦。
此人身上血與肉, 國王所賜故來此,這時羅剎母回答孩子說:
請允許我來飲噉, 精力強健以侍母。
穿著如是袈裟人, 並非你我所能食,這時羅剎子與羅剎眷屬們聽聞教導後,圍著這人右繞三匝,非常尊重向他頂禮,恭敬合掌並說偈頌:
若對此人造惡業, 必受無盡大苦報。
你是大仙佛弟子, 能作眾生良福田,
故我應該供養你, 願此功德斷煩惱。
爾時復有大羅剎母
,
名刀劍口
,
亦有五千眷屬圍遶來入塚間
。
時羅剎母亦見此人被縛五處
,
剃除鬚髮片赤袈裟繫其頸下
,
即便右遶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
,
而說頌言
:
汝今被法衣 , 必趣涅槃樂 ,時羅剎子白其母曰 :
故我不害汝 , 恐諸佛所呵 。
我常吸精氣 , 飲噉人血肉 ,時羅剎母便告子言 :
願聽食此人 , 令色力充盛 。
若害著袈裟 , 剃除鬚髮者 ,時羅剎子與諸眷屬 , 右遶此人 、 尊重頂禮 、 合掌恭敬 , 而說頌曰 :
必墮無間獄 , 久受大苦器 。
我等怖地獄 , 故不害汝命 ,
當解放汝身 , 願脫地獄苦 。
這時又有大羅剎母,名叫刀劍口,也率領五千眷屬來到墳丘處,羅剎母也看到這罪人被五處捆綁,剃除了鬚髮有一片紅袈裟繫在頸下,立刻右繞此人三匝,非常尊重向他頂禮,恭敬合掌而說偈頌:
你今身被淨法衣, 必趣涅槃成大樂,這時羅剎子對他的母親說:
故我不起害你心, 唯恐諸佛所呵責。
我們常吸人精氣, 食噉其肉飲其血,這時羅剎母回答兒子說:
請允許我食此人, 氣色充盈體力盛。
若生惡心來加害, 剃除鬚髮袈裟人,這時羅剎子與羅剎眷屬們聽聞教導後,圍著此人右繞三匝,非常尊重向他頂禮,恭敬合掌並說偈頌:
必定淪墮無間獄, 久受無量大苦報。
我等畏懼地獄苦, 故息惡心不害你,
應當鬆綁解放你, 也願解脫地獄苦。
時諸羅剎母子眷屬
,
同起慈心解此人縛
,
懺謝慰喻歡喜放還
。
此人清旦疾至王所
,
以如上事具白於王
。
時勝軍王及諸眷屬
,
聞之驚躍歎未曾有
;
即立條制頒告國人
:
自今已後於我國中
,
有佛弟子
,
若持戒
、
若破戒
、
下至無戒
,
但剃鬚髮被服袈裟
,
諸有侵凌或加害者
,
當以死罪而刑罰之
。
由此因緣
,
眾人慕德
,
漸漸歸化
,
王贍部洲
,
皆共誠心歸敬三寶
。
當時羅剎母子與眷屬們,同生慈悲心解開這罪人的捆綁,向他懺悔謝罪,寬慰開導後放他歡喜回去。清晨這罪人立即跑到國王前,將所有事情如實稟告了國王。這時勝軍王及大臣眷屬們聽聞後,都感歎是前所未有的驚奇與振奮。國王立即頒佈了法令通告國人:從今往後在我國中,不論清淨持戒,或是破戒,甚至還沒有受過戒的佛門弟子,只要是剃除鬚髮穿著袈裟,所有侵淩或加害的人,都要處以死罪。因為這敬重三寶的因緣,群眾仰慕國王德行,漸漸前來歸化,國王因此一統了南贍部洲,所有眾生都能誠心歸依禮敬三寶。
善男子
!
當觀如是過去羅剎
,
雖受無暇餓鬼趣身
,
吸人精氣
,
飲噉血肉
,
惡心熾盛
,
無有慈悲
。
而見無戒
,
剃除鬚髮以片袈裟掛其頸者
,
即便右遶
、
尊重頂禮
、
恭敬讚頌
、
無損害心
。
然未來世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懷毒惡
,
無有慈愍
,
造罪過於藥叉羅剎
。
愚癡傲慢
、
斷滅善根
;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
,
若是法器
、
若非法器
,
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諸弟子所
,
不生恭敬
,
惱亂呵罵
,
或以鞭杖楚撻其身
,
或閉牢獄乃至斷命
。
此於一切過去
、
未來
、
現在諸佛
,
犯諸大罪
,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
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
善男子!應知以往這些羅剎,雖然生在八難中受餓鬼身,吸人精氣,飲食人身血肉,惡念旺盛,沒有慈悲心。但見到還沒受戒,只是剃除鬚髮掛著一片袈裟在頸上的人,就立即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讚頌、不生傷害心。但在未來世,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惡人,心腸惡毒,沒有慈悲心憐憫心,所造罪業大過藥叉羅剎。這些惡王惡人,愚癡無知驕傲高慢,善根斷滅;對於歸依佛法的出家弟子,無論是能任持正法的法器僧,或非法器僧,或剃除鬚髮身穿袈裟的弟子們,都不生恭敬心,或是斥責辱罵擾亂心神,或用鞭杖拷打身體,或關進牢獄,甚至殺害生命。這種行為是對一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犯下了大罪,所有善根都將相續焚毀斷滅,必定淪墮無間地獄,一切有智慧的人都應當遠離這些惡行。
又善男子
!
昔有國王
,
名超福德
。
有人犯過罪應合死
,
王性仁慈不欲斷命
。
有一大臣多諸智策
,
前白王曰
:
願勿為憂
,
終不令王得殺生罪
,
不付魁膾令殺此人
。
時彼大臣以己智力
,
將犯罪人付惡醉象
。
時惡醉象以鼻卷取罪人兩脛舉上空中
,
盡其勢力欲撲於地
,
忽見此人裳有赤色
,
謂是袈裟
,
心生淨信
,
便徐置地
,
懺謝悲號
,
跪伏於前
,
以鼻抆足
,
深心敬重
,
瞻仰彼人
。
大臣見已
,
馳還白王
。
王聞喜愕歎未曾有
,
便勅國人加敬三寶
,
因斯斷殺
,
王贍部洲
。
善男子!過去有一位國王名叫超福德。國內有人犯了死罪,國王仁慈不想殺害生命。有位足智多謀的大臣,向國王說:請國王不要擔憂,我能讓您不犯殺生罪業,不用交給劊子手去殺此人。當時那位大臣動了腦筋,將這罪人扔給一頭兇惡醉象。當惡醉象用鼻子卷起罪人雙腳高舉空中,準備用力將他摔到地上時,突然看到這罪人衣服上有紅色,以為是袈裟,生起了清淨心念,將罪人緩緩放到地上,不停悲嚎懺悔謝罪,跪伏在罪人前,用象鼻蹭摸罪人腳,非常恭敬仰望著這個罪人。大臣見此景象,疾忙回去向國王稟報。國王聽後又驚又喜,感嘆是前所未有的奇景。便下令國人更加禮敬三寶,不造殺生惡業,由這禁斷殺業的善緣,進而統治了整個南贍部洲。
善男子
!
當觀如是過去醉象
,
雖受無暇傍生趣身
,
而敬袈裟不造惡業
。
然未來世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懷毒惡
,
無有慈愍
,
造諸罪業過惡醉象
。
愚癡傲慢
,
斷滅善根
,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
,
若是法器
、
若非法器
,
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諸弟子所
,
不生恭敬
,
惱亂呵罵
,
或以鞭杖楚撻其身
,
或閉牢獄乃至斷命
。
此於一切過去
、
未來
、
現在諸佛
,
犯諸大罪
,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
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
善男子!當知過去這頭醉象,雖然生在八難中受畜生報身,卻能恭敬袈裟而不造殺生惡業。而在未來世,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惡人,心腸惡毒,沒有慈悲心憐憫心,所造罪業大過這頭兇惡醉象。這些惡王惡人,愚癡無知驕傲高慢,善根斷滅。對於歸依佛門如法出家,無論是能任持正法的法器僧,或是非法器僧,所有剃除鬚髮身穿袈裟的出家弟子都不恭敬,或是斥責辱罵,擾亂心神,或是用鞭杖拷打身體,或是關進牢獄,乃至殺害生命。這種種惡行是對一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犯下了大罪,所有善根因此都會相續焚毀斷滅,必定淪墮無間地獄,一切有智慧的人都應當遠離這些惡行。
若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成就如是第三惡輪
。
由此因緣
,
令護國土一切天
、
龍
、
藥叉神等
,
信敬三寶無動壞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生瞋忿
,
廣說乃至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如果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造作惡業,成就了這第三惡輪。由此惡緣,使得護持國土,信心堅定敬重三寶的所有天、龍、藥叉等護法神,對於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生起了瞋怒心,如前面經文所廣說,這些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復次
,
善男子
!
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隨惡友行
,
善根微少
,
廣說乃至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見有所施四方僧物
,
謂諸寺舍
、
或寺舍物
、
或諸園林
、
或園林物
、
或諸莊田
、
或莊田物
、
或所攝受淨人男女
、
或所攝受畜生種類
、
或所攝受衣服飲食
、
或所攝受床座敷具
、
或所攝受病緣醫藥
、
或所攝受種種資身應受用物
。
如是所施四方僧物
,
具戒富德
,
精進修行學無學行
,
乃至證得最後極果清淨苾芻所應受用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以強勢力侵奪
,
具戒清淨苾芻不聽受用
。
迴與破戒惡行苾芻經營在家諸俗業者
,
令共受用
、
或獨受用
。
破戒苾芻既受得已
,
或共受用
,
或獨受用
,
或與俗人同共受用
。
由是因緣
,
令護國土一切天
、
龍
、
藥叉神等
,
信敬三寶無動壞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生瞋忿
。
廣說乃至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此外,善男子!在未來世這佛土中,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惡人,隨從惡友造作惡行,覺慧淺薄善根低微,如前經文廣說乃至不信也不怕後世惡業苦果。見到信眾布施供養的四方僧物,就是寺廟、屋舍、園林、莊園田地,及這些寺舍、園林、莊田中的物品、淨人、牲畜、或是衣服、飲食、床座、敷具、湯藥等等資生用品。這些四方僧物,都是給戒德兼備,精進修行有學、無學道業,乃至證得最高果位的清淨比丘所享用的。而這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用強橫勢力侵佔搶奪,不讓具戒富德的清淨比丘享用。轉送給了那些經營各種在家俗業的破戒惡行比丘,讓他們共同享用,或單獨享用。破戒比丘得到了這些資具,有的會共同享用,或是單獨享用,或是與在家俗眾一起享用。因此惡緣,使得護持國土,信心堅定敬重三寶的所有天、龍、藥叉等護法神,對於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生起了瞋怒心,如前面經文所廣說,這些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復次
,
善男子
!
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隨惡友行
,
善根微少
,
廣說乃至
,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見依我法而出家者
,
聰叡多聞
,
語甚圓滿
,
或能傳通聲聞乘法
、
或能傳通獨覺乘法
、
或能傳通無上乘法
,
令廣流布利樂有情
。
彼於如是說法師所
,
呵罵
、
毀辱
、
誹謗
、
輕弄
、
欺誑
、
逼迫
、
惱亂法師
,
障礙正法
。
由是因緣
,
令護國土一切天龍
、
藥叉神等
,
信敬三寶無動壞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生瞋忿
。
廣說乃至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
,
忍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此外,善男子!在未來世這佛土中,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惡人,隨從惡友造作惡行,覺慧淺薄善根低微,如前經文廣說乃至不信也不怕後世惡業苦果。見到歸依佛門如法出家,聰慧多聞,說法辯才都非常圓滿的出家人,或是能弘揚傳教聲聞乘法、或是能弘揚傳教緣覺乘法、或是能弘揚傳教無上大乘佛法,使得佛法能廣播流通利樂眾生。這些惡人對於這些出家弘法的法師,或是斥責辱罵,或是誹謗嘲弄、欺詐逼迫、擾亂法師心神,障礙正法流通。因此惡緣,使得護持國土,信心堅定敬重三寶的所有天、龍、藥叉等護法神,對於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生起了瞋怒心,如前面經文所廣說,這些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復次
,
善男子
!
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隨惡友行
,
善根微少
;
廣說乃至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見有所施四方僧物
、
寺舍
、
莊田
、
人畜
、
財寶
、
花樹
、
果樹
、
染樹
、
蔭樹
、
香藥樹等
,
及餘資身種種雜物
。
我諸弟子具戒富德
、
精進修行學無學行
,
乃至證得最後極果清淨苾芻
,
所應受用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以強勢力
,
或自逼奪
、
或教人奪
、
或為自用
、
或為他用
。
由是因緣
,
令護國土一切天
、
龍
、
藥叉神等
,
信敬三寶無動壞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生瞋忿
。
廣說乃至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此外,善男子!在未來世這佛土中,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惡人,隨從惡友造作惡行,覺慧淺薄善根低微,如前經文廣說乃至不信也不怕後世惡業苦果。見到四方信眾布施供養僧眾的物品、寺廟屋舍、莊園田地,人畜財寶、染樹蔭樹、香藥樹等花果樹木,及其他種種資身生活用品。這些物品是給佛門弟子,那些戒德兼備,精進修行有學及無學道業,乃至證得最高果位的清淨比丘所享用。而剎帝利惡王、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用強橫勢力自己強權搶奪,或是教唆他人搶奪,搶奪過來自己享用,或給他人享用。因此惡緣,使得護持國土,信心堅定敬重三寶的所有天、龍、藥叉等護法神,對於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生起了瞋怒心,如前面經文所廣說,這些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復次
,
善男子
!
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
有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善根微少
,
無有信心
,
諂曲愚癡
,
懷聰明慢
,
言無真實
,
遠離善友
,
隨惡友行
,
於諸聖法心懷猶豫
,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
常樂習近諸惡律儀
,
好行殺生乃至邪見
;
而懷傲慢誑惑世間
,
自稱我是住律儀者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種種方便毀滅我法
,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
,
數數瞋忿
、
呵罵毀辱
、
拷楚禁閉
、
割截支節乃至斷命
。
我所說法不肯信受
,
壞窣堵波及諸寺舍
,
驅逼苾芻退令還俗
,
障礙剃髮被服袈裟
,
種種驅使同諸僕庶
。
由是因緣
,
令護國土一切天
、
龍
、
藥叉神等
,
信敬三寶無動壞者
,
於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心生瞋忿
。
廣說乃至
,
彼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此外,善男子!在未來世這佛土中,有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惡人,善根低微覺慧淺薄,沒有佛法正信,諂媚逢迎愚癡邪見,自以為聰明高傲驕慢,惡言妄語不說真法實語,遠離善知識,隨從惡友造作惡行,猶疑不信各種正法,不信也不怕後世惡業苦果。時常愛好親近修學各種惡道軌儀,喜好造作殺生,乃至邪見等十不善業;驕傲高慢誑騙世人,自稱是嚴守佛門戒律的人。這些剎帝利惡王、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旃荼羅惡人,用種種方法來毀滅佛法,對於歸依佛門的出家人,經常瞋怒相對、斥罵毀辱、拷打禁閉、斬斷四肢甚至殺害性命。不願信受如來所宣說的各種正法,破壞塔廟及寺院,強令逼迫比丘還俗,阻礙佛子剃髮出家穿著袈裟,差譴佛子操持種種勞役如同奴僕。因此惡緣,使得護持國土,信心堅定敬重三寶的所有天、龍、藥叉等護法神,對於剎帝利惡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惡人,生起了瞋怒心,如前面經文所廣說,這些剎帝利惡王、惡宰官、惡居士、惡長者、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
善男子
!
若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於上所說十種惡輪
,
或隨成一
,
或具成就
,
先所修集一切善根
,
摧壞燒滅皆為灰燼
。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
,
於多日夜結舌不言
,
受諸苦毒痛切難忍
,
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
此剎帝利旃荼羅王
、
宰官
、
居士
、
長者
、
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於當來世下賤人身尚難可得
,
況當能證二乘菩提
?
無上大乘於其絕分
。
如是惡人
,
大乘名字尚難得聞
,
況當能證無上佛果
!
是人究竟自損損他
,
一切諸佛所不能救
。
善男子!如果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惡人,在以上所說的十種惡輪,無論是造就了其中那一惡輪,或者完全具足造作,累世所修的一切善根,都會被燒毀化成灰燼。這些惡人很快就會肢體殘廢,多日多夜不能言語,遭受種種痛楚難忍的苦毒折磨,命終身後必定淪墮無間地獄。這些剎帝利惡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惡人,來世投生下賤人身尚且難得,又豈能證得二乘果位?修持無上大乘佛法根本沒有半分可能。這些惡人,連大乘這個名字都難聽聞到,更何況能證得無上正覺佛果!這些人所作所為是徹底自毀毀他,一切諸佛皆無法救度。
善男子
!
譬如有人壓油為業
,
一一麻粒皆有蟲生
,
以輪壓之油便流出
。
汝當觀此壓麻油人
,
於日夜中殺幾生命
?
假使如是壓麻油人
,
以十具輪相續恒壓於一日夜
,
一一輪中所壓麻油數滿千斛
;
如是相續至滿千年
,
汝觀此人殺幾生命
?
所獲罪業寧為多不
?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
:
甚多
,
世尊
!
甚多
,
大德
!
此人所殺無量無邊
,
所獲罪業不可稱計
,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唯佛能知餘無知者
。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榨油為生,每一顆麻粒上都有蟲生長,用油輪壓榨麻粒,麻油就能榨出。你可知這壓麻油人,在一日一夜中殺了多少生命?如果這個壓麻油人,用十個油輪連續壓油一日一夜,每一油輪所壓出的麻油數量能滿一千斛;這樣子連續壓油滿一千年,你可知這人殺害了多少生命?所獲罪業多不多呢?地藏菩薩摩訶薩說:非常多,世尊!非常多,大德!這人所殺害的生命無量無邊,所犯罪業無法計算,就連算數比喻也算不清楚,只有佛能知曉,其他人都無法得知。
佛言
:
善男子
!
假使有人為財利故
,
置十婬坊
,
一一坊中置千婬女
,
一一婬女種種莊嚴
,
誑惑多人恒為欲事
;
如是相續至滿千年
,
此人獲罪不可稱計
,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如前十輪壓油人罪
,
等一婬坊所獲罪業
。
又善男子
!
假使有人為財利故
,
置十酒坊
,
一一坊中種種嚴飾
,
方便招誘千耽酒人
,
飲興歡娛晝夜無廢
;
如是相續至滿千年
,
此人獲罪不可稱計
,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如前所說
,
十婬坊罪
,
等一酒坊所獲罪業
。
又善男子
!
假使有人為財利故
,
置十屠坊
,
一一坊中於一日夜殺害千生
,
牛
、
羊
、
駝
、
鹿
、
雞
、
猪等命
;
如是相續至滿千年
,
此人獲罪不可稱計
,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如前所說
,
十酒坊罪
,
等一屠坊所獲罪業
。
如前所說十屠坊罪
,
等剎帝利旃荼羅王
,
乃至沙門
、
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
於前十惡
,
隨成一輪
,
一日一夜所獲罪業
。
佛說:善男子!假使有人為了財利,開了十間青樓婬坊,每一婬坊安置了一千名妓女,每個妓女打扮豔麗,媚惑許多人沉迷在淫欲中;這樣子連續滿一千年,此人所犯罪業無法計算,連算數比喻也算不清楚。相比前面所說,用十輪壓油人的罪業,等同一間婬坊所獲的罪業。此外,善男子!假使有人為了財利,開設了十家酒坊,每家酒坊中裝飾華麗,方便引誘千人沉迷飲酒,晝夜不停歡杯作樂;這樣子連續滿一千年,此人所犯罪業無法計算,連算數比喻也算不清楚,相比前面所說,十間淫坊的罪業,等同於一家酒坊所獲的罪業。此外,善男子!假使有人為了財利,開設了十處屠宰場,每處屠場,在一日一夜殺害千條生命,包括牛、羊、駝、鹿、雞、豬等等生命;這樣子連續滿一千年,此人所犯罪業無法計算,連算數比喻也算不清楚,相比前所說,十家酒坊的罪業,等同於一處屠宰場所獲的罪業。如同前面所說的,十處屠宰場所獲的罪業,等同於剎帝利惡王,乃至惡沙門、惡婆羅門等惡人,在前面所說的十惡輪,無論造就那一惡輪,一日一夜所獲的罪業。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
十壓油輪罪 , 等彼一婬坊 ,
置彼十婬坊 , 等一酒坊罪 ,
置十酒坊罪 , 等彼一屠坊 ,
置彼十屠坊 , 罪等王等一 。
這時世尊說了偈頌:
十輪壓油人所得罪業, 等同開設一淫坊罪業。
開設十淫坊所得罪業, 等同開設一酒坊罪業。
開設十酒坊所得罪業, 等同開設一屠坊罪業。
開設十屠坊所得罪業, 等同剎帝利惡王等惡人在十惡輪中隨造一惡輪所得罪業 。